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自身独特的创作观及美学思想,以其代表作《洛丽塔》为例,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作者), 叙事主体(亨伯特), 及阅读主体(读者)三方的不同审美体验和方式来论证:《洛丽塔》真正永恒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正是这位艺术大师推崇并致力寻求的那种可称之为“审美极乐”的精神状态。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纳博科夫摒弃一切传统的目的性,视某种纯粹的审美极乐为《洛丽塔》的唯一创作意图和标准,极力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并传承这种至上的愉悦感。诗情画意的语言,逼真迷幻的描述和机智的戏仿文风共建了《洛丽塔》眩彩夺目的艺术外衣,并巧妙地预示着对外部世界的无尽的思索和自由的探寻。作者为审美极乐而作,并在这创作至乐中自我沉醉。作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第一角色,亨伯特带着童年之恋的梦幻,艺术家的气质,在自我幻想中迷醉而纠葛。其独白,并非乱伦的爱恋史,而是对至美的痴迷追寻和体验。更为有价值的是,特殊的叙述地位赋予了他作为作者与读者传声器的功能,引诱着读者渐入预设的艺术审美境界。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在精妙的艺术技巧的召唤下,被说服质疑执拗的道德评判,被邀请走进这片纯粹的艺术空间,主动穿越阅读难题,参与意义构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增强了,获得了关于自身生存的深刻感悟。在自由构想、自我意识中,最高层次的审美极乐产生了。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纳博科夫自称的“审美极乐”作为《洛丽塔》的本质,成功地提供了艺术世界中三方审美主体的交汇点,是三方可真正共享的永恒,也是其出色的艺术价值之所在。在这微妙无声的分享中,文本意蕴得以赏玩审悟,且魅力依然。并且这种绝对忠贞于艺术纯粹性,以“审美极乐”为唯一价值的创作观对未来小说的创作和评价当留下很多可鉴可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