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易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UC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肠道内免疫功能异常、个人的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衡以及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免疫功能的异常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国外研究发现新的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对维持黏膜屏障功能意义重大。而白介素-17F(interleukin-17F,IL-17F)作为Th17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是一种参与炎症反应或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炎症介质,在U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使用IL-17F抗体(interleukin-17F antibody,IL-17F Ab)特异性阻断IL-17F以抑制Th17细胞的免疫效应,从而影响UC的发生以及诱导并维持疾病缓解,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探索。为探讨阻断IL-17F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影响,将24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SS+IL-17F Ab组、DSS+PBS组、Normal+PBS组。DSS+IL-17F Ab组和DSS+PBS组均予以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为唯一饮用水由动物自由饮用;Normal+PBS组以蒸馏水为唯一饮用水由动物自由饮用。然后分别于给药后的第4d、7d、10d予以DSS+IL-17F Ab组经腹腔注射IL-17F Ab 100ug;予以DSS+PBS组及Normal+PBS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每日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大便性状以及便隐血情况。14d后按照伦理学要求将小鼠处死,取小鼠结肠组织观察其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组织学炎症损伤程度评估,并将收集的静脉血行血清提取以完成ELISA检测。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特异性使用IL-17F Ab以阻断IL-17F分泌,DSS+IL-17F Ab组、DSS+PBS组与Normal+PBS组相比,每日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1);将DSS+IL-17F Ab组与DSS+PBS组进行对比,实验开始后前8天两组DAI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9—14天DSS+IL-17F Ab组与DSS+PBS组的DAI评分比较,前者出现下降趋势(P<0.05);DSS+PBS组与DSS+IL-17F Ab组的结肠长度分别为(5.855±0.114)cm、(7.300±0.173)cm,两者相比DSS+PBS组缩短程度更为显著(P<0.01);炎症损伤程度评估数据表明DSS+PBS组及DSS+IL-17F Ab组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6.250±0.453)、(2.000±0.500),两者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IL-17F含量测定方面,DSS+PBS组IL-17F表达量为(207.300±12.740)pg/ml,明显高于Normal+PBS组(10.060±2.310)pg/ml和DSS+IL-17F Ab组(73.630±8.114)pg/ml,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本项研究证实经过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UC模型很大程度上模拟人类UC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是经典的较为理想的实验性UC动物模型。通过观察IL-17F Ab特异性阻断IL-17F对实验性UC的疗效影响可知,DSS+IL-17F Ab组与DSS+PBS组相比较无论DAI评分还是炎症损伤程度评估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缓解临床症状以及诱导黏膜愈合的治疗目标。而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7F表达量的改变与小鼠实验性UC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更加为“阻断IL-17F可明显缓解UC的发生发展”这一观点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因此,IL-17F有望成为UC新的治疗策略的靶标,为UC的临床治疗带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