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出口大国需求减弱,而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欧、亚、非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之一,经济带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必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重点。因此准确捕捉我国对经济带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机会,深刻分析农产品贸易量的积极与阻碍因素,促进我国对经济带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实现,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以及我国西部的崛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农产品贸易量研究角度、影响因素和潜力测度分析基础上,选取引力模型作为分析工具。然后分析我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现状,结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与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我国对经济带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情况。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量的因素,并根据经济带国家情况选取变量构建引力模型,选取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贸易量的影响程度,随后测算我国对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第四部分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国家、农产品种类两个角度以及弱化贸易阻碍因素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释放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农产品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且类别比较集中。其次,从贸易关系上来看,我国对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不明显,但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中贸易联系不紧密,说明存在很大的贸易提升空间。再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处于同一一体化组织是影响我国对经济带国家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因素,其它影响因素包括进口国GDP,国家间距离,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我国GDP以及进口国人均收入,其中,进口国人均收入与我国对该国出口量呈负相关。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对贸易潜力测算发现我国对除伊朗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均处于不饱和状态,且贸易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