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层状结构半导体,并且具有合适的带隙和带边位置,是一种典型光催化材料。由于纯净半导体无法克服光生电荷的复合,因此g-C3N4光催化效率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引入另一种半导体构成g-C3N4基异质结可以加快电子-空穴分离速率从而显著提升光催化活性。本文通过铟掺杂γ氧化铋(γ-Bi1.95In0.05O3)和钨酸镥铋(BiLuWO6)与g-C3N4耦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层状结构半导体,并且具有合适的带隙和带边位置,是一种典型光催化材料。由于纯净半导体无法克服光生电荷的复合,因此g-C3N4光催化效率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引入另一种半导体构成g-C3N4基异质结可以加快电子-空穴分离速率从而显著提升光催化活性。本文通过铟掺杂γ氧化铋(γ-Bi1.95In0.05O3)和钨酸镥铋(BiLuWO6)与g-C3N4耦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探索两种异质结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率、产氢性能以及增强机理。采用固相法合成g-C3N4和γ-Bi1.95In0.05O3异质结。通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证实异质结的成功制备。此外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元素种类、分布、价态进行表征。250 W汞灯照射120 min后,异质结样品对10 mg/L罗丹明B光降解效率为100%,远高于γ-Bi1.95In0.05O3的43.6%和g-C3N4的37.1%。光催化增强机理在于Z型能带使得g-C3N4导带电子迁移到γ-Bi1.95In0.05O3价带空穴,并与其复合,加快光生电荷的分离速率。此外Z型能带保留γ-Bi1.95In0.05O3更负导带电位以及g-C3N4价带电位,从而保证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光电流响应和阻抗分析进一步证实异质结中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因此g-C3N4/γ-Bi1.95In0.05O3光催化效率具有潜在的染料降解应用价值。理论上构建g-C3N4和BiLuWO6异质结,层间结合能、能带、功函数和电荷密度差的计算发现这两种半导体构成Z型能带使得光生电子从g-C3N4导带迁移到BiLuWO6价带,在增强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的同时得以保持g-C3N4价带和BiLuWO6导带的氧化还原活性。在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合成不同原料比和不同合成条件下g-C3N4/BiLuWO6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光电流响应、阻抗、莫特肖特基曲线和自由基测试进一步证实了g-C3N4/BiLuWO6异质结中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在汞灯照射9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为93%,高于g-C3N4的50%和BiLuWO6的14%。在氙灯照射下,异质结的产氢速率为289.08μmol/g/h,高于g-C3N4的161.08μmol/g/h和BiLuWO6的13.13μmol/g/h。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吉布斯自由能分析,揭示了罗丹明B的分解途径和产氢活性的改善机理。
其他文献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群体间的一种通讯方式,可以调节细菌间的多种群体行为。有研究表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不仅可以被细菌感知,也可以被宿主植物感知和响应,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抗病性,介导细菌和植物的跨界交流。DSF(Diffusible Signaling Facto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最先是从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深度学习技术也飞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学习,并且其模型结构十分复杂,参数量特别庞大。而传统计算机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不仅会带来占比最大的访问功耗,还会带来与处理器算力不匹配的计算延迟问题,已经不再适合大量数据来回传输的深度学习任务。上世纪80年代,加州理工大学的Carver Mead教授就提出了神经形态电子
目的学习与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但针对学习与记忆功能损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电刺激是常规的神经调控技术,但对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时域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TI)电刺激是近年提出的非侵入性脑深部刺激方法,兼具非侵入性和深穿透性,但其对学习与记忆功能调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究TI电刺激对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1
材料高通量表征技术要求在一次实验中完成多组分材料制备并进行快速分析,将得到的材料表面成分、表面结构、纵深方向成分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微观尺度至宏观尺度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辉光放电等离子光谱技术能够对金属样品以及各类涂镀层样品进行逐层均匀溅射分析,得到样品表面成分沿纵深方向分布的信息,是用于材料高通量表征系统中样品制备的高性能仪器,是目前世界上分析仪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研制了用于高
在后摩尔时代,忆阻器因其与生物神经突触结构类似及连续可调的电导特性,可以模拟基本的神经突触功能,实现存算一体,有效的突破冯·诺依曼架构限制,成为新一代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忆阻器的性能、尺寸、可穿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功能层材料十分重要。近年来,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独特的层状结构等优势作为功能层材料被广泛应用。其中,基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LATP)因具有高安全性、宽电化学窗口以及良好水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但其室温下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及与电极材料接触时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LATP电荷输运与界面特性调控研究。本文采用球磨辅助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e掺杂改性的Li1.3
过去几十年来,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以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发展遵循摩尔定律,随着摩尔定律逼近其物理极限,基于冯·诺依曼体系架构的传统计算技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情况促使人们研究不同的处理信息方式,例如使用尖峰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
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和2015年在北京市某医院急诊采集的35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根据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d DDH)值分析判断其中三株菌(13B041,15B067和15B068)不属于肺炎链球菌(S.pneumo
近年来,锂电池凭借其容量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同时电子产品性能提升与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对锂电池安全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锂电池充放电保护芯片精度偏低且稳定性不足是导致电池损坏、燃烧甚至爆炸等危害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中应用的锂电池
通过增强启动子的启动强度来增强目的基因表达,进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是近年来代谢工程研究的热点。上游元件(UP Elements)是一段富含A和T的DNA片段,能够通过与RNA聚合酶全酶的α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αCTD)接触激活RNA聚合酶核心酶来提高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本研究将上游元件中非保守序列随机突变的片段与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结合为半合成启动子,通过构建双报告基因质粒对随机突变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