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72~2005年大兴安岭气象数据、1965~2005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气候变化规律及森林火灾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的影响。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34a来,该区年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1988年左右出现突变性增温。进入21世纪,气温持续升高,2002年、2005年异常高温。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总体呈略增加趋势,但波动较大,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0年代中后期降水较为丰富,相对湿度较大;1999~2005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减少幅度非常明显,2002年和2005年异常少雨,2005年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对1965~2005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量、面积均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90年代森林火灾数量、面积均较少,2000年后,森林火灾数量、面积明显增加,火灾灾害异常严重,2003年为火灾重灾年。四季中夏季雷击火次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2000年后雷击火次数达到38次/a,1972~1999年雷击火为12次/a,前者增加约为后者的3倍,且林火发生超过春秋季的林火次数。1987年后雷击火成为林火发生的主要火源,占总林火的57.83%。雷击火发生不仅集中在5、6月份,7、8月份已成为新的森林火灾多发月。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季节长度随时间波动较大。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森林火险日数较多,90年代较少,2000年后显著增加,2000~2005年森林火险日数平均143d,比90年代的103d多40d,且森林火险始期比90年代提前约25d左右。1966~2005年间森林火险末期大约向后推迟10d左右。森林火险季节长度的增加意味着森林火险状况更加严峻。分析大兴安岭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火次数与气象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近年来该区气候的暖干化对林火次数的增多影响显著。四季中夏季暖干化趋势最为严重,其林火次数增加也最为明显。利用综合因子湿润系数能较好的预测雷击火发生次数,历史拟和准确率为82.1%。阶段性比较不同地区林火次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05年相比1987~1999年,加格达奇地区暖干化趋势最严重,相应的林火次数的增加幅度最大。厄尔尼诺现象对森林火灾重灾年的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及次年,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有显著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