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该研究选用补气药黄芪与活血药三七分别干预损伤血瘀证大鼠模型,根据不同时相IL-1、IL-10、TNF-α三个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黄芪与三七促进损伤修复作用的差异性,并分析修复机制,为损伤血瘀证使用补气药或活血药提供实验基础,同时为临床防治运动创伤及损伤后迁延不愈的治疗难点提供新的用药思路。研究方法:1、选用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三七组4组,后三组根据1D、3D、5D、7D四个时相各分成4组,共计13组(N=6)。2、采用定量化重力打击法对除空白组之外SD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对不同分组大鼠进行生理盐水、黄芪、三七混悬液的灌胃干预。3、每天定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量伤肢肿胀程度(周径和前后径),于造模后1、3、5、7D对相应大鼠进行骨骼肌取材,采用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骨骼肌IL-1、IL-10、TNF-α的浓度并进行肌肉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研究结果:1、伤肢周径:纵向比较(基于空白组):造模后1D,三组均极明显增加;造模后3D,生理盐水组存在极显著差异(<1D组);造模后5D、7D,生理盐水组仍存在显著差异(<3D组)。横向比较:造模后1D,黄芪组<三七组<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3D,黄芪组<生理盐水组(p<0.01),三七组<生理盐水组(p<0.05)。余不存在差异。2、骨骼肌IL-1浓度:纵向比较(基于空白组):造模后1D,生理盐水组、三七组浓度极显著升高;造模后3D,生理盐水组极显著升高(<1D组),三七组显著升高(<1D组);造模后5D,生理盐水组、三七组显著升高(均<3D组);造模后7D,生理盐水组、三七组均不存在差异;在黄芪组中,不同时相对比空白组均不存在差异。横向对比:各个时相生理盐水组和三七组不存在差异;造模后1D、3D、5D,黄芪组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3、骨骼肌IL-10浓度:纵向比较(基于空白组):造模后1D,生理盐水组浓度极明显升高,三七组浓度显著上升;造模后3D,生理盐水组极显著升高(<1D组);造模后5D、7D,生理盐水组同前差异不明显;余不存在显著差异。横向对比:造模后1D,黄芪组<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3D,黄芪组<生理盐水组(p<0.01),三七组<生理盐水组(p<0.05);余不存在显著差异。4、骨骼肌TNF-α浓度:纵向比较(基于空白组):造模后1D,生理盐水组浓度极明显升高,三七组浓度显著升高;造模后3D,生理盐水组浓度极明显升高(<1D组);造模后5D,生理盐水组浓度明显升高(<3D组);造模后7D,生理盐水组浓度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横向比较:造模后1D,黄芪组<生理盐水组(p<0.05),三七组<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7D,黄芪组<生理盐水组(p<0.05);余不存在显著差异。5、骨骼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生理盐水1D组肌束紊乱,肌纤维大量溶解、坏死,组织损伤明显;3D、5D组肌束稍紊乱,肌纤维少量坏死;7D组肌束清楚,肌纤维整齐。三七1D组肌束紊乱,肌纤维大量溶解、坏死,对比同期生理盐水组相差不大。黄芪1D组肌束较清楚,肌纤维少量变性、坏死,其余组动物肌肉组织基本正常。研究结论:1、黄芪和三七早期干预以后,都能起到减小大鼠肿胀周径和前后径峰值、加速肿胀消失、促进损伤恢复的作用;黄芪的干预效果强于三七。2、黄芪和三七通过抑制TNF-α、IL-1的免疫介导作用来实现免疫调节、降低免疫炎症反应的目的;黄芪抑制免疫炎性的作用效果优于三七。3、通过黄芪与三七对于损伤修复的疗效对比,发现灌胃黄芪混悬液疗效明显优于灌胃三七混悬液,提示损伤血瘀证早期使用补气药进行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疗效,对比单纯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可能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和更好的临床疗效。4、在防治损伤血瘀证方面,使用补气药黄芪可能优于活血药三七,其背后的机制可能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高度相关,说明中医学基础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只有做到“守正创新”才能真正弘扬中医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