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2年茅盾在《小说月报》上对沙汀的文学创作发表评论以来,从地域文化角度和民俗文化角度研究沙汀的文学作品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沙汀作为具有“江湖身份”的左翼作家,却少有研究者将沙汀的文学作品与江湖社会相联,探讨江湖社会对沙汀创作机制的影响。因此,本文试以沙汀“革命者”与“江湖人”的双重身份为中心,还原江湖文化对沙汀创作机制的影响过程。除此之外,“江湖”原指游民群体组成的秘密社会——即主流社会之下的次生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江湖在明清时期得以成熟,并在晚晴民国时期达到巅峰时代。江湖如何从秘密社会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沙汀又如何利用他的江湖背景反映川西北江湖社会,沙汀笔下袍哥形象为何多且出彩,沙汀为何采用一种客观戏谑的讽刺手法描绘袍哥形象??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在绪论部分,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梳理“江湖”的含义、范围及其流变,并总结出沙汀笔下江湖的含义,以确立研究范围,并以时间为线,梳理有关沙汀的研究历史,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正文第一章梳理了江湖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江湖社会在四川萌芽、发展到壮大的诸多因素。并从典型人物形象出发,归纳出沙汀笔下江湖社会反权威与实力至上的生存原则、圆滑与利益至上的生存方式、享乐到纵欲的绝对利己主义、赤贫状态下的卑微与坚韧、绝对权力下的霸蛮的五种生存法则。讲述镇民江湖如何对“侠儒思想”进行实用性、功利性地创造性转化和山民江湖如何还原原始丛林,激发人类浓厚的求生欲望和人性本恶的破坏性。
第二章则重点分析江湖社会的聚集空间。完整的文化系统一般由权力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组成。茶馆、祠堂、学校分别从民间文化、权力文化、精英文化入手,呈现江湖社会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茶馆、祠堂和学校凭借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与江湖社会相辅相成。一方面,茶馆、祠堂和学校因为江湖组织的加入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茶馆、祠堂和学校也因江湖组织的入侵放大了江湖痼疾对巴蜀社会的破坏力。
第三章结合沙汀的个人经历明确沙汀“退却”的历史意义,通过解读沙汀“革命者”与“江湖人”的双重身份,分析沙汀理性戏谑的创作风格,还原江湖文化对沙汀创作机制的影响过程。并从新时期、新世纪层出不穷的“江湖幻想”的文学作品以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江湖情怀、侠客梦看江湖社会在新世纪的生存余波。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在绪论部分,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梳理“江湖”的含义、范围及其流变,并总结出沙汀笔下江湖的含义,以确立研究范围,并以时间为线,梳理有关沙汀的研究历史,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正文第一章梳理了江湖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江湖社会在四川萌芽、发展到壮大的诸多因素。并从典型人物形象出发,归纳出沙汀笔下江湖社会反权威与实力至上的生存原则、圆滑与利益至上的生存方式、享乐到纵欲的绝对利己主义、赤贫状态下的卑微与坚韧、绝对权力下的霸蛮的五种生存法则。讲述镇民江湖如何对“侠儒思想”进行实用性、功利性地创造性转化和山民江湖如何还原原始丛林,激发人类浓厚的求生欲望和人性本恶的破坏性。
第二章则重点分析江湖社会的聚集空间。完整的文化系统一般由权力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组成。茶馆、祠堂、学校分别从民间文化、权力文化、精英文化入手,呈现江湖社会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茶馆、祠堂和学校凭借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与江湖社会相辅相成。一方面,茶馆、祠堂和学校因为江湖组织的加入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茶馆、祠堂和学校也因江湖组织的入侵放大了江湖痼疾对巴蜀社会的破坏力。
第三章结合沙汀的个人经历明确沙汀“退却”的历史意义,通过解读沙汀“革命者”与“江湖人”的双重身份,分析沙汀理性戏谑的创作风格,还原江湖文化对沙汀创作机制的影响过程。并从新时期、新世纪层出不穷的“江湖幻想”的文学作品以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江湖情怀、侠客梦看江湖社会在新世纪的生存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