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DTI研究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起病14天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前部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结果:最早在起病后第3天即可见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下降,自起病7天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下降,与对侧皮质脊髓束FA比率平均为0.89(±0.09),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MD无明显变化,与对侧皮质脊髓束MD比率平均为0.96(±0.10),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TI可以在脑梗死后早期检测到皮质脊髓束的Wallerian变性,最早为发病后第3天。我们的这一结果早于以往的临床研究。第二部分: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可塑性与运动功能相关性的DTI研究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检测脑梗死后早期损伤对侧皮质脊髓束(CST)的可塑性,探讨第1周和第2周Wallerian变性的DTI参数变化情况以及与检查MR/时、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起病16天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患者的双侧大脑脚、上位脑桥、下位脑桥及健康对照组的相应部位。所有患者于行DTI前2小时及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运动功能指数(MI)、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等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梗死后第1周和第2周,健侧CST的FA值和MD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变化。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改变,而第2周起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此期间MD值变化不大。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检查MR/时的NIHSS、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HSS、mRS呈负相关,与MI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早期健侧皮质脊髓束未发生可检测到的可塑性变化。脑梗死第2周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第三部分:DTI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期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材料与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皮层下运动通路脑梗死患者34例,发病时间从5小时至2年。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34例中选取5例患者,在发病1周内、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在双侧大脑脚。结果:脑梗死后病灶同侧大脑脚区rFA在1月内下降最明显,1个月至3个月下降变慢,3月后rFA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平稳。而rMD在脑梗死2周内无明显变化,2周至3个月轻度上升,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5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研究能够更直观显示这种变化过程。结论: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期至慢性期同侧大脑脚处皮质脊髓束的FA值进行性减少。DTI有利于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