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生鸡内金由于具有腥臭味及质地硬脆,常需炮制后使用。该文旨在比较生、炒鸡内金抗胃溃疡和消食作用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探究鸡内金的炮制机理。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炮制过程中的物料比(1:20、1:30、1:40)、砂炒温度(210±5、230±5、250±5℃)及砂炒时间(40、60、80 s)为考察因素,以炒品的外观性状,对食积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作用和HPLC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进行炒
【基金项目】
: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18LK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生鸡内金由于具有腥臭味及质地硬脆,常需炮制后使用。该文旨在比较生、炒鸡内金抗胃溃疡和消食作用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探究鸡内金的炮制机理。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炮制过程中的物料比(1:20、1:30、1:40)、砂炒温度(210±5、230±5、250±5℃)及砂炒时间(40、60、80 s)为考察因素,以炒品的外观性状,对食积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作用和HPLC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进行炒鸡内金炮制工艺的优选,并通过谱效分析,筛选鸡内金消食作用的物质基础。(2)采用幽门结扎和无水乙醇诱导的方法,建立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比较生、炒鸡内金对两种模型大鼠胃溃疡的溃疡面积、胃液分泌(胃液体积、p H值、游离酸度、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胃壁粘液的分泌和血清中生化指标(PGE2、TNF-α、IL-1β、IL-6、SOD、GSH和MDA)含量的影响。(3)建立食积小鼠模型,比较生、炒鸡内金对小鼠的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血清中胃肠道激素(GAS、MTL、VIP、CCK)含量;以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乙酰胆碱和Ba Cl2为工具药,模拟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肠肌的不同生理状态,考察生、炒鸡内金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收缩张力的影响。(4)用苯酚-硫酸法和衍生化-HPLC分别测定生、炒鸡内金中总多糖及其单糖组成的含量。结果:(1)影响鸡内金质量的三个因素依次为砂炒时间>物料比>砂炒温度,各个因素各个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选择后所选工艺参数为:取鸡内金30倍量的河砂,于砂温为245~255℃时,加入生鸡内金翻炒80 s。鸡内金的HPLC特征峰中,4和5号峰为影响鸡内金消食作用的物质基础。(2)生、炒鸡内金均可以显著降低两种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溃疡面积,改善胃溃疡组织的坏死、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症状,显示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低、中剂量的生、炒鸡内金对幽门结扎诱导的胃溃疡模型的作用效果明显(P<0.05),中、高剂量的生、炒鸡内金对乙醇诱导的胃溃疡作用效果明显(P<0.05);低剂量的鸡内金可以显著降低胃液胃蛋白酶活性(P<0.05);中剂量的鸡内金可以促进胃壁粘液的分泌(P<0.05),并可通过增加PGE2在血清中的含量促进粘液的分泌;鸡内金可以显著降低幽门结扎诱导的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升高SOD和GSH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乙醇诱导的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MDA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中SOD和GSH的水平(P<0.05)。综合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的研究结果,鸡内金的中剂量均可起到抗胃溃疡作用,且炒品的效果较生品在降低胃溃疡面积和改善病理症状方面的效果好。鸡内金抗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胃粘液的分泌,在胃壁形成一层保护膜,抗御外来因素的破坏;调节炎症因子和氧化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抗胃溃疡的作用。(3)灌胃给药不同剂量的鸡内金后,可以明显降低食积小鼠的胃残留率,升高食积小鼠的肠推进率(P<0.05);相同剂量的生、炒品组比较,生品对小鼠的胃排空作用较强,炒品对小鼠的肠推进作用较强(P>0.05);鸡内金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GAS的含量(P<0.05),低剂量生品和中剂量炒品可以显著升高血清中CCK的含量(P<0.05),生品可以升高小鼠血清中MTL的含量(P>0.05),生、炒品对VIP的影响不明显(P>0.05);鸡内金可以抑制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且生品抑制效率较炒品高;鸡内金可以通过M受体和α受体调节肠平滑肌的张力,使之趋于正常。综合体内和体外实验的研究结果,鸡内金对食积小鼠的消食作用机理为鸡内金可促进胃酸的分泌,调节胃肠激素GAS和CCK的水平,通过M受体和α受体调节肠平滑肌的张力,且对肠道具有双向作用。(4)鸡内金炒制后总多糖的含量升高,炒制可以促进鸡内金多糖的溶出。鸡内金多糖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11种单糖组成;炒鸡内金的各个单糖的含量较生鸡内金升高。结论:生、炒鸡内金间的抗胃溃疡和消食作用无明显差异,鸡内金生品在抗幽门结扎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方面和对食积小鼠的胃排空方面的作用效果较好,鸡内金炒品在抗乙醇诱导的胃溃疡方面和对食积小鼠的肠推进方面的作用效果较好。鸡内金砂炒后促进了多糖的溶出,使单糖的含量升高,该研究为鸡内金炮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肥胖往往会伴随着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变性,糖脂代谢紊乱等症状,长期发展会引起各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从而影响个人及社会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目前被FDA批准用于临床的减肥药物不仅疗效差,而且副作用大。研究表明下丘脑是人体调控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其弓状核、室旁核等神经元核团中均含有调控摄食和能量的神经元。因此,我们
目的:PPAPs类天然产物在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表现出良好活性,而这类化合物有绝对构型确定和分离提取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类化合物的构型和来源问题,本文提出用合成的方法确定这类PPAPs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建立一种适用性广的方法学快速合成这一类带有手性侧链的B型PAPPs类化合物;合成出一系列这些PPAPs类天然产物及类似物,测定生物活性,探究其构效关系,同时为寻找结构更简化、活性更好的先导化
目的:本研究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衍生物中筛选具有BRD4蛋白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探究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部分和抗肿瘤部分的药效作用。方法:利用TR-FRET法筛选出BRD4抑制剂;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内和媒介中载脂蛋白A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法分析化合物D9、D66与BRD4蛋白结合模式;利用LDLR-/-小鼠构建动脉粥样
过敏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发生过度反应,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叫做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患上这种疾病,而太平洋地区患病率甚至高达50%。目前临床上关于抗过敏的药物普遍具有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的缺陷,因而新型药物的开发就显得迫切需要。文献资料表明中药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突
目的:本课题以中药黄芪中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黄芪总皂苷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在基于软材物性参数与生物黏附微丸黏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区别与常规筛选最优处方的黏附处方筛选方法,同时基于生物黏附微丸的黏附特性角度为提高黄芪总皂苷干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能力提供一种有效的剂型选择。方法:1.建立黄芪总皂苷原料药中总皂苷的比色法含量测定方法,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HP
目的: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桑叶多糖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结构特征明确的桑叶多糖是否是中药桑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保护和肠道菌群改善中发挥作用的功效关联活性物质,研究将为桑叶多糖的创新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桑叶粗多糖的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叶水提粗多糖。桑叶水提后的残渣在冰浴下用5%Na OH浸提,然后再用以95%乙醇沉淀,然后烘干沉淀物得桑叶碱提粗多糖。2.水提桑叶粗多糖的分离纯化:从桑叶
目的:为扩大疏风解毒胶囊的用药人群,本课题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指导原则》将胶囊剂变更为颗粒剂,开展小儿疏风解毒颗粒制剂学研究,主要解决柴翘挥发油不稳定及药物具有严重不良气味的问题。方法:1.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柴翘挥发油中β-蒎烯的含量、建立挥发油气相特征图谱,并以β-蒎烯含量变化及气相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挥发油在4℃及25℃条件下的稳定性;2.以多孔材料为载体,采用多孔吸附技术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上亚砷酸注射液体内清除快、毒性大、依从性差的缺点,构建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脂质体(Tf-ATO-LP)。考察Tf-ATO-LP的理化性质、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活性、靶向性,评价其安全性。再联合维甲酸脂质体(All-trans ret
目的:仿制海洋贻贝黏附性原理,合成邻苯二酚改性壳聚糖(CMC),以其为原料制备仿贻贝水凝胶,并与三七花总皂苷(PNF)相结合制备两种不同的载药仿贻贝水凝胶,同时考察几种水凝胶对小鼠皮肤伤口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伤口敷料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席夫碱还原反应为原理,合成邻苯二酚改性壳聚糖,利用FTIR,~1HNMR,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改性壳聚糖的抗菌效能。以
目的: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的灵魂是配伍。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阐明配伍规律、作用机理,有助于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具有回阳、益气、固脱之功效的传统复方参附汤为研究对象,建立冠状动脉结扎和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析参附汤配伍前后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参附汤“多成分-多基因-多靶点”治疗疾病的配伍作用机制;从药代动力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