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物之间,只要有一定的联系,就可以构成比较的关系,体现在语言中就是比较的范畴。比较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汉语当然也不例外。国内对比较范畴的讨论自《马氏文通》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共时和历时研究成果都非常丰富。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语言中的各种比较句式,就是人们对于事物异同意识的外化形式。现代汉语中表示比较的语言形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有着明显外显形式标志“比”的“比”字句。“‘比’字句是指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一般记为‘X比YW’,其中‘X、Y’是比较项,‘W’是结论项。”“比”字句的作用是通过对两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它们的差异。“比”字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以及对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学习者在运用“比”字句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到高级阶段也是如此。因此,本文试图以现代汉语“比”字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等理论对汉语学习者的习得过程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比”字句的教学过程,以期在改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