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北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宗教社会学的概念体系对“门宦”作些新的诠释,以期形成更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了门宦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和运营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等多层面、多角度的内容;由此,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能对“门宦现象”有一个新颖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采取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北庄门宦个案的质性分析,笔者认为,所谓“门宦”,是指以伊斯兰教基本宗教教义和礼仪功修为根本的信仰资源,在此基础上又受到了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的直接影响,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老人家(教主)—教徒”信仰关系为核心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严密的制度化信仰组织。门宦的教权体制结构是“老人家——热依斯(教权代理人)——阿訇——教徒”的金字塔型的层级式结构,其中“老人家”、“热依斯”、“阿訇”、“教徒”处于不同的权利位点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动。门宦教权的突出特点是“老人家权威制、教权世袭制、教权层级制”,它的运营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宗教功修礼仪来完成的。此外,门宦还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其正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方面,相应地也有三个方面的负功能,即相信宿命而逃避现实、易于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及导致信徒出现偏离的社会行为,引发教派矛盾或冲突,进而促使社会解体,由此得知,门宦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两重性特征。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即由原先结构较为严密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转变为松散的菱形结构,“老人家——教徒”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老人家权力本为相多元权利主体发展的趋势。而导致发生这一结构性变迁的动力要素就是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对基层宗教生活的有效介入。最后,本项研究主要利用了笔者在甘肃东乡和西北某县一些门宦管理者和信仰者访谈的个案分析,展示了西北伊斯兰教门宦的教权体制结构、运营状况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