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业协作是区域经济协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发展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主要遵循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一直忽略空间因素的影响,祛除了经济现象的空间维度,在研究中具有明显空间维特征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空间维的一个点,研究的只是这些点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但空间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的集聚与扩散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可分割,对产业空间差异的研究不能忽视空间距离的影响。而且已有研究在定量测度空间集聚特点、具体分析城市差异及客观定位各自产业功能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北京、天津的发展不能较好发挥区域发展中心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河北享受不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当前各城市发展定位、分工不明晰,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协作机制成为紧迫课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空间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在区域产业空间差异的整体性、时序上的渐进性、地区间关联性、区域上的等级结构性、地区间及产业间的平衡性等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差异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具体到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和京津冀各个城市;然后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检验等统计方法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各城市服务业比较优势,全面揭示空间差异;最后结合定量分析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合理布局,提出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北京在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大,具有明显的优势。天津、河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此外,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这几个城市。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河北省各城市则呈现出专业化特征,大多专注于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京津冀各自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比较优势。京津冀地区整体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具有一定的辐射集聚力。北京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集聚力最强。天津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没有很强集聚力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河北省优势产业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这些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上。第三,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北京、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没有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有些地区的发展甚至受到来自中心区的倒流影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强,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溢出仅体现在相邻城市之间。第四,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协作机制。提出转变发展思路,促进区位空间模式的调整;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区域内各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建立政府间协调机构,保证协作运行;发展特色产业链,加强区域主导产业协作,实现资源整合;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协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