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MRI分析骨水泥成形术后骨质破坏进展及骨水泥对肿瘤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水泥成形术在恶性骨病中应用广泛,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止痛效果良好,但骨水泥对于肿瘤的影响不明确。在诸多潜在并发症中局部骨质破坏进展(local bone-destruction-progression,LBDP)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远期情况。另外,评价骨水泥分布目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回顾PVP手术患者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提出一个合理、简易的评价骨水泥分布的方式,以及通过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模拟注入骨水泥过程等动物实验,结合影像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探讨LBDP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骨水泥在体内对于肿瘤组织的影响。研究方法:1.回顾从2012年10月到2019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椎体转移而行PV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变特征、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水泥剂量等,以及影像资料。关于评估骨水泥分布的评分,一种是Saliou评分,另一种是作者原创的评分,即骨水泥填充率。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价分类数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BDP的潜在预测因子,并将P值<0.05的变量输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其独立性。通过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预测术后6个月的LBDP的填充率的切线值。P<0.05是有统计学意义。以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填充率与Saliou评分相关系数,用Bland-Altman散点图作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分析。2.通过制造动物骨转移瘤模型、模拟穿刺植入骨水泥(种瘤10-12天)、骨水泥注入后2个时间点扫描MR(即刻、7-9天)、得到骨转移病理组织,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将MR各参数(D、D*、f、ADC、PDFF)以及免疫组化各指标(HIF-1α、Ki67、PCNA、VEGF)收集,组化采集后的图像分析由Image J软件统计阳性信号,分别测量每张图像的阳性信号占比值(%area)。统计学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MR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本回顾性研究将48例患者(54节椎体)分为两组,A组LBDP为<6个月(n=41),B组为>6个月(n=13)。两组的术前术后VAS均明显降低,B组骨水泥剂量和骨水泥的完全填充量远高于A组(2.85±0.97VS4.12±1.77;P=0.027),且B组再次疼痛的时间明显好于A组(8.46±2.73VS3.39±1.63;P<0.0001)。两组的Saliou评分和填充率有统计学差异(11.77±3.17VS9.34±3.28,P=0.023;0.752±0.227VS0.489±0.161,P<0.0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水泥完全充填、水泥剂量、Saliou评分和充填率在预测LBDP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填充率是椎体转移瘤6个月内发生LBDP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0.001,95%可信区间[CI]:<0.001-0.006,P=0.0007)。根据ROC分析计算填充率的切线值为0.646,其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4.6%。并且在这两组之间,6个月的LBDP是最显著的因素,与≤0.646组相比,>0.646组6个月内出现的LBDP比例更低(97.22%VS 55.56%,P<0.0001)。填充率与Saliou评分/18的相关Pearson系数为0.578(P<0.0001),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评估二者的均值差及一致性限度范围为0.184[limits of agreement,Lo A:-0.3596;0.3616]。2.股骨转移瘤模型建立成功,共24只(成功率100%,短期存活率100%),扫描MR获得IVIM及PDFF等参数,两组的D值与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2,0.0131)。实验组为骨水泥注入组(12只),另12只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组织取材位置与骨水泥的关系,将实验组分为<3mm及>3mm,而>3mm组的免疫组化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3mm)的免疫组织指标对比Ki67与VEG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07,0.006)。而ADC值的RO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7),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64,95%置信区间CI(0.6573-0.9955),ADC值的切线值为1.2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3%和100.00%。Ki67和VEGF的RO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7,0.0094),AUC值分别为0.7569,95%CI(0.5599-0.9540)、0.8125,95%CI(0.6253-0.9997)。D值与HIF-1α呈正相关(r=0.5835,P=0.0028),与Ki67呈负相关(r=-0.8316,P<0.0001),与PCNA呈负相关(r=-0.9437,P<0.0001),与VEGF无相关性(r=-0.1996,P=0.3498)。ADC值与PCNA呈负相关(r=-0.4084,P=0.0475),与HIF-1α无相关性(r=0.1062,P=0.6215),与Ki67无相关性(r=-0.3335,P=0.1113),与VEGF无相关性(r=-0.1118,P=0.6030)。结论: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完全充填、Saliou评分和充填率与6个月内发生LBDP有关,且填充率较低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早期出现LBDP。VX2兔股骨转移模型可行,IVIM-MR在此模型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短时间内,骨水泥对肿瘤组织杀伤和抑制增殖活性的作用范围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易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肿瘤耐药严重影响了化疗成功率。因此,深入研究乳腺癌耐药机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CBR3-AS1(CBR3 antisense RNA 1)又被称作PlncRNA-1,定位于染色体21q22.12,有3个转录产物。目前报道CBR3-AS1在前列腺癌、肝癌和食管鳞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约为2%-3%左右。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细胞的发病率都呈快速增长趋势。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所有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肾细胞癌的70%以上。
背景:在大多数国家,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阿富汗,由于内战和社会动乱,使非传染性疾病领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很少有与癌症相关的研究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4年约有20,000名阿富汗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主要为乳腺癌,子宫颈癌,胃癌,食道癌,肺癌和头颈癌,其中约有15,000人死于癌症。公众对癌症缺乏预防意识及阿富汗缺乏标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是造成其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主要原
前言:糖原作为葡萄糖的初级储存单位对维持生物体的能量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原代谢的异常可以导致包括糖原累积病、糖原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内的多种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细胞中的糖原代谢重编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发现了过度累积的糖原并且与增殖速度呈负相关。既往研究表明,癌基因(如MYC、PI3K/Akt等)和抑癌基因(如P53,LKB1/A
目的:新辅助化疗(NACT)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个体间的病理反应差异明显。病理完全反应(pCR)可以作为NA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替代性预后标志物。其发生率仅为20-30%。然而,某些危险因素与化疗耐药的发生有关。因此,尽早预测NACT病理反应至关重要,有助于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肿瘤对NACT的反应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微环境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Ki-67是一种核抗原,被广泛用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以及血糖升高,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严重情况会导致失明,其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和微血管病变是主要发病原因。糖尿病可诱导神经节细胞等细胞的神经凋亡,这些改变可能与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神经保护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相关。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变薄现象,甚至在可见的微血管病变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明显的区域性缺失。因此研究有效
目的:细胞稳态是细胞生理活动的基础,细胞稳态的失衡极易诱导细胞走向肿瘤化或是凋亡。因此探究细胞维持稳态的机制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维持细胞稳态,细胞自生存在一系列的机制,例如细胞周期检验点、自噬等方式。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存在使得细胞可以暂时停在各个时期以便修复细胞损伤、等待外源刺激信号消失或等待生长因子、激素和营养的供给。自噬则是通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后降解和再回收多种细胞成分,例如长
目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减慢的现象。前期研究证实,CSF患者心脏功能已出现损害,更为严重者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因而CSF患者应给予早期干预。由于目前关于CSF机制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机制不清,目前临床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目前
目的: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全球性的重大疾病之一。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尽管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也向年轻化发展。大约90%的甲状腺癌是高分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尽管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是惰性的,预后良好,但疾病的恶性进展以及局部复发仍是其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更加深入地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药物,免疫、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虽然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但依然无法实现肿瘤的完全治愈。阐明恶性肿瘤细胞形成发展机制,对肿瘤的预防及治疗至为重要。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晚期病例预后仍较差,且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研究子宫内膜癌形成发展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