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结构与热解反应性是其清洁高效热转化的基础。煤中显微组分的含量对其整体结构及热转化特性影响显著。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显微组分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非平均化学结构演化特性,探讨了主要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在热解过程中的交互反应机理。选取了中国典型煤阶的9种煤进行了拉曼光谱面扫描分析,与煤岩分析耦合,实现了显微组分的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并通过拉曼参数实现了对反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结构与热解反应性是其清洁高效热转化的基础。煤中显微组分的含量对其整体结构及热转化特性影响显著。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显微组分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非平均化学结构演化特性,探讨了主要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在热解过程中的交互反应机理。选取了中国典型煤阶的9种煤进行了拉曼光谱面扫描分析,与煤岩分析耦合,实现了显微组分的原位识别与化学结构研究,并通过拉曼参数实现了对反射率Rr的预测。结果表明:壳质组石墨化程度最低,惰质组以芳香环结构为主。随煤阶升高,煤整体化学结构均匀性有所提升,且惰质组均匀性最高。采用显微拉曼光谱对镜质组和惰质组热解焦进行表征,研究其非平均化学结构演化。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不同微米尺度颗粒结构演化特征明显不同:在热解早期,热解活性较高的镜质组会先于惰质组反应,在热解中后期煤焦颗粒化学结构呈现整体平移式演化。随热解反应进行,煤焦颗粒化学结构非均匀性降低,惰质组焦均匀性高于镜质组焦。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研究了镜质组和惰质组及其混配样的热解产物。结果表明两种显微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该作用抑制了挥发分的释放,并使热解反应整体向低温区移动。热解初期,镜质组和惰质组中杂原子脂肪结构通过芳构化作用生成多环芳香化合物;热解中期,镜质组产生的氢自由基与惰质组发生氢化反应;热解后期,镜质组和惰质组发生芳香缩合反应,生成大量4环芳香化合物。
其他文献
NH3于2017年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因此NH3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NH3存在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高点火能量和含氮等特性,NH3燃烧存在稳定性差和高NOx排放等挑战。目前主要采用掺混高反应性燃料和旋流燃烧提高NH3燃烧的稳定性;采用分级和加湿燃烧降低NOx排放。MILD燃烧作为一种高效、稳定、低排放的燃烧方式,有望实现NH3的稳定低排放燃烧。本文自主设计了新型MILD燃烧器,通过
液滴蒸发现象在喷雾燃烧等领域普遍存在,是两相流领域的关键基础问题,由于其尺度小、速度快,对液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计算过程中的数值离散误差往往导致在相界面附近出现非物理的虚假速度,从而影响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ax-Wendroff格式的、具有精细平衡性质的两相流数值格式,验证了其在抑制虚假速度上的有效性,并应用该格式对液滴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与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固废年产量近亿吨,中药固废的排放和处置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一大难题。中药中有大量植物源药材,含碳量高,是良好的碳材料前驱体。以中药固废为原料制备多孔炭用于CO2吸附和超级电容器电极对于中药固废的处置及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中药固废——甘草药渣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1)甘草药渣、药材水热炭化及其三相产物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所需产物仅为固相水热炭时,煎
无焰燃烧是一种同时实现温度均匀分布和低NOx排放的燃烧技术。再燃还原成本低,经过合理配置可将NO显著还原为N2。燃烧系统中采用开缝钝体能降低NOx排放,三者可以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NOx排放。本文使用20 k W实验室规模的燃烧平台,以CH4为燃料,采用实心钝体和开缝钝体进行了燃料中掺混初始NO的无焰燃烧和常规有焰旋流燃烧实验,并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模式、空气预热
微藻由于具有种类多、来源广、固碳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之一。然而,限制微藻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成本较为高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磁絮凝收集的微藻与乙醇进行液化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将副产物——微藻生物焦应用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一体化脱除烟气中的污染物。本文主要从工艺流程、脱硝性能和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研究了添加Fe3O4的微藻-乙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热解生物质有利于制备高品质产品,实现二氧化碳负排放。为了揭示太阳能热解生物质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化和传热特性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采用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模拟太阳能对稻秸、甘蔗渣、松木屑和椰壳开展热解研究,系统分析了焦炭的生成演化和传热特性,最终建立了生物质聚光太阳能热解模型。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搭建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探究了反应终温、升温速率对焦炭生成特性的影
实现炉内温度场的检测对于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燃烧理论,及提高炉膛燃烧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低污染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深度学习中的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具有运算速度快,抗噪能力强等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方法。在火焰辐射成像的基础上,通过火焰图像处理与ML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型炉膛温度场重建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天然气的低氮燃烧包含复杂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它们对火焰的局部瞬态温度影响巨大,而NO生成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燃烧不稳定条件下的NO生成特性,为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开发一种NO修正的燃烧模型,以提高NO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对燃烧不稳定条件下NO生成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火焰面/进度变量(Flamelet/Progress Variable,FPV)模型发展了双进度变量NO输运修
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对电厂安全运行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SCR催化剂表面SO2氧化是SO3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目前电厂中SO3生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首先针对钒钛系催化剂中V、W及其相互作用对催化剂表面SO2氧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表面SO3生成机理。随后研究了Ce和P添加改性对V2O5-WO3/TiO2上SO2氧化的影响,为电厂中SO3生成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对于V2O5/TiO
热解作为生物质的有效利用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掌握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二次反应的影响机制对于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生物质加压热解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生物质挥发分在二次反应中的演化过程,并评估了二次反应对其副产物焦炭的燃烧反应性影响。本文首先应用加压固定床针对不同粒径(0.5~1、2~2.5和5~5.5 mm)生物质开展了加压热解研究,考察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