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时空变化与区域暴雨的联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三维波作用通量和因果信息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1950-2019年5-9月的冷涡活动及冷涡暴雨的时空特征、异常环流结构及其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取得如下结论:针对已有的东北冷涡客观识别方法,进行了冷涡持续时间的优化和调整,能够包含更多导致东北地区暴雨天气的冷涡,同时使用了更高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更为客观和规范的表征东北冷涡活动的精细特征。通过优化后的计算机客观识别、追踪方法,建立了1950-2019年70年的东北冷涡全序列的信息数据库。按照已有东北冷涡地理位置的分类,划分为北涡(50-60°N)、中涡(40-50°N)、南涡(35-40°N)3类,并针对三类涡型的冷涡活动进行了时空分布的统计。其中北涡的活动天数和发生频次最多,中涡次之,南涡最少。北涡、中涡和南涡的活动天数均呈上升趋势。东北冷涡活动天数和冷涡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位于中国内蒙古与俄罗斯接壤处。北涡和南涡活动天数和发生频次均具有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中涡活动天数和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其发生频次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三种涡型的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分布密切相关。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双阻形势有利于北涡活动,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双阻形势有利于中涡活动,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有利于南涡活动。初夏5-6月和盛夏7-8月北涡表现为纬向欧亚(EU)型遥相关,北涡在初秋9月和平均5-9月,南涡在初秋9月则均为纬向的欧亚(EU)型和经向的典型的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共同影响;初夏5-6月、盛夏7-8月和平均5-9月,中涡和南涡类似,结构均为经向的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副热带高空急流加强有助于三种涡型的冷涡发生频次增多。北涡、中涡的水平波作用通量和垂直波作用通量分布特征类似,南涡的波作用通量频散特征与北涡和中涡差异较大。在经向和纬向上都与遥相关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从遥相关型和三维波作用通量两方面揭示了东北冷涡异常活动的重要的高低频变化的影响机制。东北冷涡是引起东北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1961-2019年5-9月东北地区冷涡影响下的暴雨占所有发生暴雨站次的63.56%。东北冷涡暴雨的空间分布呈偶极子模态,并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以及年际变化特征。此外,其月际变化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冷涡暴雨频次在5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冷涡暴雨和冷涡大暴雨的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因果信息流和合成分析表明,冷涡暴雨异常多年期间,初夏5-6月,对流层高层南支急流为偏西气流,北支为偏东气流,东北地区有来自日本海的西北气流,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为气旋性环流,西南气流输送较强;盛夏7-8月,对流层高层北支偏西气流较强,高原上空为气旋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的偏东气流和低层西南急流加剧了东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辐合;进入9月,对流层高层北支偏东气流和来自高原的偏西气流强盛,在东北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中心,低层有来自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西南气流辐合;5-9月,对流层高层北支急流为反气旋性环流,在日本海东部的偏北气流、来自乌拉尔山的西北气流和西南急流辐合,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垂直运动特征,成为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显著动力条件,以上和遥相关型和波列变化密不可分。1961-2019年5-9月同期北大西洋海温年代际振荡指数AMO指数、同期海表面温度SST和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具有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正AMO指数导致东北冷涡暴雨偏强,反之亦然。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海温偏暖时,波列传导作用后,通过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导致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降水量增多。地形对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迫抬升及促进水汽辐合和凝结潜热释放。综上,揭示了南亚季风、阻塞环流形势等大气环流因子以及西太平洋暖池海温、长白山地形等对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多角度的影响与联系,东北地区冷涡暴雨的影响机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的重要科技支撑,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农村职业教育是助力乡村建设、培育职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农村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办学定位偏移、价值迷失、培养体系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顿,阻碍农村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从把握人才振兴主线、重申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问题愈发突出。“金属及其化合物”是高中教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学习起到载体和支撑作用。因此,进行“金属及其化合物”衔接教学研究是当前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视角。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汉中市4所
当前融媒体环境下,报纸想要增强吸引力应着重围绕精准策划下功夫,这是促进传统纸媒转型创新的突破口之一。本文以报纸改版方向和重大新闻采访为例,对报纸新闻选题策划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精准策划的几点建议。
目的 分析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补充维生素D(VD)对NAFLD的疗效,为VD用于儿童NAFLD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2020年1月—2021年8月,纳入102名6~14周岁的肥胖儿童,依据肝脏超声分为肥胖合并NAFLD组和肥胖无NAFLD组;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25(OH)D、血脂、转氨酶及胰岛素抵抗指
学位
为推进内蒙古地区特色产业加工番茄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加工番茄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加工型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包括育苗期、移栽期、生长期3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观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观。
信息化背景下,各国都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与代数的学习.从国际视角出发,以新加坡数学教材为载体,简要分析该国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以期对我国数学教学有所启示.
多巴胺超敏性精神病(DSP)是指长期高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反弹性精神病、药物耐受性增加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目前,DSP的发生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DS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流行率较高,尤其在治疗抵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近年来,有许多临床研究关注到DSP,掌握其发生机制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疾病病程,改善患者整体预后。因此,现对DSP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