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消化法评估非淀粉多糖酶效应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首先研究了不同缓冲液及固-液分离方法对酶制剂活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2)测定饲料原料还原糖释放量的重复性和可加性,检验仿生消化方法可行性;进一步研究了非淀粉多糖酶添加水平对猪饲粮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为饲用酶制剂产品的效应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试验一旨在探讨固态酶制剂评估中酶制剂的适宜提取液及固-液分离方法。采用4×3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提取液分别为去离子水、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和0.9%NaCl溶液;溶液提取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分别为不分离、3000r/min离心3min和中速滤纸过滤。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2个平行,测定各处理的酶活性;并研究提取液的类型对酶制剂产品(α-半乳糖苷酶除外)溶解离心后溶液中溶质及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酸钠溶液溶解木聚糖酶活性最高(P<0.05);乙酸-乙酸钠溶液、磷酸盐缓冲液及0.9%NaCl溶液溶解β-葡聚糖酶活性类似,均显著地高于去离子水(P<0.05);去离子水溶解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酸钠溶液,两者都显著地高于磷酸盐缓冲液和0.9%NaCl溶液(P<0.05)。提取液类型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木聚糖酶的测定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提取液离心或过滤后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提取液离心后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而提取液不分离时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最高。提取液的种类和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四种非淀粉多糖酶的测定活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对木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去离子水和0.9%NaCl溶液均对β-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溶解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提取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均最低。  试验二旨在通过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猪饲粮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探讨测定结果间的线性、重复性和可加性。线性试验以75%玉米+25%大豆粕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0.2、0.4、0.6、0.8和1.0g五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重复性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玉米豆粕饲粮、大麦、花生粕和米糠每一样品设3个批次,每个批次4个重复;可加性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19个处理,其中1~7分别为玉米、大麦、高粱、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和米糠,8~19为2种或2种以上饲料原料按不同比例组合制备的12种饲粮。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在仿生消化系统中以猪模拟消化液及流程测定各处理还原糖释放量。结果表明:饲粮上样量与还原糖总释放量呈线性关系,上样量在0.2~0.8g间的线性关系(R2=0.9992)高于上样量为0.2~1.0g的线性关系(R2=0.9979),上样量在0.2~0.8g间其还原糖相对释放量在559.56~582.70mg/g变化,变异系数为1.66%,而上样量为1.0g时,还原糖相对释放量相对0.2~0.8g的平均值下降5.37%;三个批次的玉米豆粕饲粮、大麦、花生粕和米糠的还原糖释放量的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和总变异系数均不大于1.68%,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5.16、1.17、6.26和1.73 mg/g;12种饲粮还原糖释放量的实测值略高于计算值(P<0.05),而从还原糖释放量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可以得出,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96(P<0.05),截距与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99,P=0.4805),斜率与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斜率=0.99,P=0.5141)。  试验三研究了非淀粉糖酶(NSP)添加量对猪日粮还原糖释放效应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小麦、大麦和大豆粕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900、3033、6066和10000U/kg)、β-葡聚糖酶(0、300、1567、3133和5000U/kg)、β-甘露聚糖酶(0、30、323、647和1000U/kg)和α-半乳糖苷酶(0、300、3233、6467和10000U/kg),在仿生消化系统中以猪模拟消化液及流程测定各处理还原糖释放量。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料原料中所需的NSP酶种类和含量不同。在玉米、小麦和大麦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各添加水平的加酶组还原糖释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对大豆粕还原糖释放量差异不显著(P>0.05),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半乳糖苷酶的添加水平达到一定剂量时(葡聚糖酶3133U/kg,甘露聚糖酶3233U/kg,半乳糖苷酶323U/kg),大豆粕还原糖释放量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小麦还原糖释放量随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具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0743),大麦还原糖释放量随葡聚糖酶添加水平也具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0560),而大豆粕还原糖释放量随甘露聚糖酶和半乳糖苷酶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P<0.05)。通过比较四种NSP酶各加酶组间还原糖释放增加量,可以看出小麦中还原糖释放增加量随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呈线性升高趋势(P=0.072),大豆粕还原糖释放增加量随半乳糖苷酶添加水平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  综上,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可以最有效地将四种固态酶制剂酶蛋白提取出来,发挥酶活性;建立了基于仿生消化系统(SDS-2)测定饲料中还原糖的方法;利用仿生消化方法测定饲粮还原糖释放量的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评估NSP酶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人防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学校人防教育的重要意义,而学校人防教育是对全民进行人防教育的基础。在近二十多年以来学校人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尤其是第五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将人防建设纳入国防建设之后,学校对人防教育的重视更加突出,不仅加大了对人防教育的力度,而且在科学生命教育中也不断渗透,通过教育手段来加强人防建设。本文即是对学校人防教育以及初中科学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甘露低聚糖(MOS)属于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抑制致病或有害菌生长,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和癌症几率,促进食物中营养成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等功能。低聚糖的合成通常采用酶法技术,合成时间长,产率低而且存在废液污染,其他化学合成则存在合成成本高和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微波固相合成低聚糖,其反应速度快,合成产率高且清洁无污染。本论文优化了微波固相合成甘露低聚糖的反应条件,并研究产物甘露低聚糖对清
【摘要】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的图片史料十分丰富,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史料的直观优势,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图片史料; 课堂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28-0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音
为了确定在四川发现的两个绵羊群体,即布拖类群、贾洛类群,是否为新的遗传资源,本研究从四川省凉山州、阿坝州采集了布拖类群、凉山半细毛羊、凉山本地类群、贾洛类群、红原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2095-3089(2012)21-0122-02  新一轮的课改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教十几年,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十几年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触,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一: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
期刊
【摘要】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更好地为地区社会经济服务.并实现与国际信息化全面接轨。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在语言教学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
【摘要】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主要要素,高中物理教学实践,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 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32-
2015年11月中国应邀参加“巴黎气候大会”,中国将严格遵守协议,2030年国内CO2排放量相对2005年下降三分之二。目前针对畜牧业的减排方法主要为内源性减排,但有一定弊端,因此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30-01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任教中年级,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买力地讲,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似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缺乏一种动力——学习兴趣,而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便是:好动、精力不集中、玩心太强,对一切感到新鲜有趣,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