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2095-3089(2012)21-0122-02
新一轮的课改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教十几年,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十几年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触,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一: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提供生动逼真教学情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扩充知识容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学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问题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是当课件制作比较简单时,多媒体应用还不如传统板书。
由于时间有限,我有时制作的课件有些仅是几页简单的PPT,上面列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这样无疑就失去了多媒体的功能。地理复习课时,生怕时间不够,不能讲全所有的知识点,我把所有的知识点罗列在课件上,这样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增加了复习容量,一堂课下来,满堂灌,感觉教学内容非常充实。熟不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做笔记,思考时间减少,视觉和听觉也很疲劳,当电脑关闭时,又没有留下任何可回味、可反思、可对照复习巩固的知识体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多媒体教学确实好,但并不是适合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板书也有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功能,比如我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课后对照板书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再如我可根据教学需要,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一些板图、板画,或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到黑板前绘制简单的板图,通过图文转化、绘图、填图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些作用是多媒体所不能取代的。
二是当课件制作比较花哨时,多媒体应用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为了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很多课件往往附有大量精美图片和许多搞笑动漫,结果一节地理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而我感觉自己就象“放映员”,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过后反思一下,或许实际上学生只是在看热闹,被眼前眼花缭乱的课件迷住了眼。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教学目标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很难落实。
三是课件中地图都使用较易读懂的彩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不到提高。
地理课本中的地图都是彩色地图,为了和课本一致,也为了让学生更易看懂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我在课件制作中大量采用彩色地图。结果很多学生能根据彩图很好地解答相应的题目,可一到考试,看到试卷上的黑白图时,脑子一片空白,根本分不清图中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海洋,更不用说做题了。
在今后教学中,如果时间有限,不能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做好一个课件,或许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更好,况且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老化严重,多媒体的实效性已经大打折扣。其次,对于课件的制作,不能过于花哨。过程是为结果服务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目标。如果只追求课件的花哨,过程的热闹,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再次,课件中的地图尽量多采用黑白图和示意图,提升学生读图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反思二:如何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标准》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落实探究活动。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探究活动的质量,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探究而探究,动辄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上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在听课者看来,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很活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做秀”,盲目迎合新理念,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如果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厌烦、懒散的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首先应鼓励其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解决时再运用讨论法,才能保证讨论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想把内容活动化,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教学的组织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也不经意间丢掉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忘记了自己作为地理教师的独特作用。
还如《东南亚》一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时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当地有哪些著名的物产?”就没有问学生“假如你有机会到新马泰旅游,你认为最好应选择什么时候,你会购买和带回哪些特产,并请说出你的理由。”让每个学生感觉更为实际、自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适合学生潜能的发展。再如进行《日本的工业分布》教学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位从海外到日本打算投资建厂的外商,让学生扮演招商引资的日本人,说服投资人应该在什么地方投资。在师生辩论、讲解、展示资料等交流和互动中,分析日本各地理要素的关系,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换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反思二:如何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采用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候生怕自己讲得不够多,不够细,一堂课下来,满堂灌,远离原定的教学目标。
以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反思三:如何减少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抑郁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郁情绪。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近几年的中考地理考题越来越体现这一点。但也许受中学时地理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以教材为重,因此学生往往也会感到课堂的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郁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今后教学中应该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欲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反思四:如何让不同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发展
學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照顾多数学生。我很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了”。可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发现很难做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满意。特别是习题课,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是有限同学已熟练掌握,有些学生基本掌握,有些同学还是一脸茫然,每每这时我都会觉得课上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心里会有隐隐的失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
我想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要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只有不断的从以前的工作中总结得失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审视,并努力改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同时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也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刻激励、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的努力以期更早的把它们解决,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兼备文理,知识跨度大,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9
[2]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新一轮的课改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教十几年,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十几年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触,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一: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提供生动逼真教学情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扩充知识容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学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问题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是当课件制作比较简单时,多媒体应用还不如传统板书。
由于时间有限,我有时制作的课件有些仅是几页简单的PPT,上面列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这样无疑就失去了多媒体的功能。地理复习课时,生怕时间不够,不能讲全所有的知识点,我把所有的知识点罗列在课件上,这样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增加了复习容量,一堂课下来,满堂灌,感觉教学内容非常充实。熟不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做笔记,思考时间减少,视觉和听觉也很疲劳,当电脑关闭时,又没有留下任何可回味、可反思、可对照复习巩固的知识体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多媒体教学确实好,但并不是适合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板书也有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功能,比如我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课后对照板书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再如我可根据教学需要,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一些板图、板画,或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到黑板前绘制简单的板图,通过图文转化、绘图、填图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些作用是多媒体所不能取代的。
二是当课件制作比较花哨时,多媒体应用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为了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很多课件往往附有大量精美图片和许多搞笑动漫,结果一节地理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而我感觉自己就象“放映员”,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过后反思一下,或许实际上学生只是在看热闹,被眼前眼花缭乱的课件迷住了眼。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教学目标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很难落实。
三是课件中地图都使用较易读懂的彩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不到提高。
地理课本中的地图都是彩色地图,为了和课本一致,也为了让学生更易看懂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我在课件制作中大量采用彩色地图。结果很多学生能根据彩图很好地解答相应的题目,可一到考试,看到试卷上的黑白图时,脑子一片空白,根本分不清图中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海洋,更不用说做题了。
在今后教学中,如果时间有限,不能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做好一个课件,或许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更好,况且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老化严重,多媒体的实效性已经大打折扣。其次,对于课件的制作,不能过于花哨。过程是为结果服务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目标。如果只追求课件的花哨,过程的热闹,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再次,课件中的地图尽量多采用黑白图和示意图,提升学生读图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反思二:如何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标准》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落实探究活动。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探究活动的质量,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探究而探究,动辄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上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在听课者看来,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很活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做秀”,盲目迎合新理念,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如果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厌烦、懒散的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首先应鼓励其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解决时再运用讨论法,才能保证讨论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想把内容活动化,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教学的组织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也不经意间丢掉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忘记了自己作为地理教师的独特作用。
还如《东南亚》一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时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当地有哪些著名的物产?”就没有问学生“假如你有机会到新马泰旅游,你认为最好应选择什么时候,你会购买和带回哪些特产,并请说出你的理由。”让每个学生感觉更为实际、自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适合学生潜能的发展。再如进行《日本的工业分布》教学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位从海外到日本打算投资建厂的外商,让学生扮演招商引资的日本人,说服投资人应该在什么地方投资。在师生辩论、讲解、展示资料等交流和互动中,分析日本各地理要素的关系,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换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反思二:如何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采用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候生怕自己讲得不够多,不够细,一堂课下来,满堂灌,远离原定的教学目标。
以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反思三:如何减少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抑郁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郁情绪。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近几年的中考地理考题越来越体现这一点。但也许受中学时地理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以教材为重,因此学生往往也会感到课堂的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郁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今后教学中应该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欲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反思四:如何让不同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发展
學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照顾多数学生。我很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了”。可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发现很难做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满意。特别是习题课,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是有限同学已熟练掌握,有些学生基本掌握,有些同学还是一脸茫然,每每这时我都会觉得课上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心里会有隐隐的失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
我想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要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只有不断的从以前的工作中总结得失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审视,并努力改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同时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也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刻激励、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的努力以期更早的把它们解决,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兼备文理,知识跨度大,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9
[2]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