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扫频OCT技术测量圆锥角膜生物结构参数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利用基于扫频OCT技术(SS-OCT)的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结构参数精确性,即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此同时,将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参数值与光学部分相干(PCI)生物测量仪IOLMaster500所测生物参数值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原理的仪器OA-2000和IOLMaster500测量圆锥角膜生物参数的一致性。
  方法:
  该前瞻性研究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研究开始前我们挑选了能熟练操作OA-2000和IOLMaster500两台仪器的两名检查人员。在我们的检查之前有专业医务人员询问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资料,进行眼部的综合检查,确认圆锥角膜的诊断无误后纳入我们的研究。开始前告知研究对象注意事项,由两名检查人员随机进行检查,对同一研究对象,两名检查人员分别操作OA-2000,每一只圆锥角膜眼分别测量三次。再由其中一检查人员对相同研究对象进行IOLMaster500测量,记录以上仪器所测参数包括:眼轴(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白到白(WTW)、中央CT(CCT)、晶状体厚度(LT)。我们使用组内标准差(Sw),试验重复系数(TRT),变异系数(Co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OA-2000测量的圆锥角膜生物参数得到其重复性和再现性。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方法分析OA-2000和IOLMaster500所得共有参数获得两种仪器的差异和一致性。
  结果:
  研究共包括34名圆锥角膜患者,包括23名男性患者,11名女性患者,共45只眼(左右眼均有)。基于SS-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生物参数显示重复性和再现性优秀,两名检查人员所测三次数据的TRT低(TRT<0.88,除两检查人员测量CCT的TRT分别为13.95、16.18,明显高于其他参数的TRT值),CoV低(CoV<1.27%)和ICC高(ICC>0.95)。根据配对T检验得出OA-2000测量圆锥角膜AL值较IOLMaster500测量值大0.02mm。相反的,ACD、K(直径2.5mm)、K(直径3.0mm)和WTW的值较IOLMaster500对应测量值小,值分别为0.05mm、0.21D、0.88D、0.08mm。Bland-Altman方法分析OA-2000和IOLMaster500的一致性,显示大多数的参数的95%一致性区间窄,分别为:AL(-0.03mm到0.07mm),ACD(-0.22mm到0.12mm)和WTW(-0.60mm到0.43mm),表明一致性高,K值一致性范围:在直径2.5mm(-1.29D到0.88D)和直径3.0mm(-2.87D到1.12D)较大,表明K的一致性较差。
  结论:
  基于SS-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测量圆锥角膜所有参数,包括AL、K(直径2.5mm和3.0mm)、CCT、ACD、LT和WTW,都有优秀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其中CCT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其他参数差,AL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最好。而且,在测量AL、ACD、WTW时,与IOLMaster500有很高的一致性,两仪器可替换使用,而测量K值的一致性较差,所以两种仪器在测量K时临床应用时不可替换。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研究影响硅油污染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探究硅油污染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式选择及预处理方法。  方法  实验一  取不锈钢、钛合金材质眼科显微持针器各320件,按材质分为A、B两组。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1-A8、B1-B8组,每组各40件器械。A1-A4、B1-B4组经模拟血污染,设置为对照组;A5-A8、B5-B8组经模拟血+硅油污染,设置为实验组。A、B两组器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
目的  1.探究儿童近视和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特点;  2.探究不同屈光状态的学生和不同任课老师对户外活动主观态度及学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温州市鹿城区登记在册的64所小学中,抽取三所同质性较高的小学,将一~三年级小学生纳入调查。眼科检查内容包括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问卷由本课题组人员自行编制,内容包括学生一般信息、学生户外活动、用眼
学位
目的:  研究双眼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和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第一眼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误差能否用于第二术眼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预留的调整,以提高第二术眼屈光状态预测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11月13日,由同一位术者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93名(
目的:选取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33),对其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采用Rasch分析评估中文版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CN-33)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测量特性,并对其进行修订。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英文原版IND-VFQ-33量表进行翻译、回译以及跨文化调试后,形成IND-VFQ-CN-33量表,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13例进行眼部
学位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模式下算得的全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与实际角膜散光的差异,优选差异最小的散光计算区域模式。  材料与方法: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的术前Pentacam测量的3mm范围全角膜散光量入组,测量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亮视环境下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提出一种矫正老视的改良式接触镜验配方式(后简称改良法),旨在分析改良法与目前的两种老视接触镜验配方式(多焦法、单眼视法)在视力和主观舒适度上的差异,探究三种矫正老视的接触镜验配方式的优劣,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老视接触镜验配的选择。  方法:  本实验为前瞻三阶段交叉设计临床研究。共将13名受试者(3男10女,年龄47.15±1.63y,屈光球镜量为-4.77±1.69D,球散比大≥3)
学位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作为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造成患者术后视力的再次下降也被患者称为二次白内障。大量研究认为是手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植入人工晶状体表面粘附、增殖、迁移并上皮-间质分化导致后囊膜混浊引起PCO。本论文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技术(SI-RAFT)将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以及甲
目的  评估一种经角膜微切口对后全脱位并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s)行巩膜缝合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复杂性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OL后全脱位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并经该微创手术行IOL复位的患者资料。手术方法:经透明角膜1.5mm微切口在长弯针辅助
目的:通过随访正常人群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角膜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和眼表环境的客观、主观检查结果,探究角膜树突状细胞所反映的眼表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眼表环境所代表的眼表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受试者24例24眼,予以双眼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要求每周配戴5日或以上、每日配戴8小时或以上,取右眼为试验对象。随访计划:戴镜前、戴镜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总计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