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知识溢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正走向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之路。为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以创新为驱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面对日趋严重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目前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同步增长,即在不破坏自然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绿色产能的最大化。在此背景下,探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前沿意义。本研究是基于创新集群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首先,创新集群理论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流入过程加速了区域内创新集群的形成,而在集群内部往往优质资源较为集中,产业链具有多样性,各主体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重点关注贸易投资、劳动流动及研发合作过程中的知识溢出现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拓展了创新集群理论的适用范围。再者,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革命,而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创新要素,毫无疑问对于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空间角度切入,重点论述了知识在空间范围内的溢出效应对于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发挥的中介效应,为区域内技术创新的绿色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计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省际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梳理:通过面板熵值法和非导向的SBM-GML函数分别构建了省际知识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体系,讨论了二者之间的整体影响及传统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否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省际知识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规律进行相应分析。此外,本研究还将全样本分为东、中、西分为三大子样本,探究了省际知识溢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基于贸易投资、人才流动和产学研合作构建的知识存量指标体系显示我国的知识存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其分布特征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式特征。东部地区较高的知识存量水平得益于其区域内部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创新集群,该地区通过创新集群形成资源集聚效应,从而扩充了该地区的知识体量;而中西部地区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难以发挥集群效应对于资源的吸引作用。(2)以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五个维度构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显示,时间维度上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升的态势;从空间维度上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东、中、西部依次递减,且通过将ML指数分解后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所驱动,而中西部地区尚未呈现此特点。(3)关于省际知识空间溢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影响,回归模型测算出省际知识空间溢出显著拉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二者分别与传统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传导路径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作用更强。(4)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通过本地知识存量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发展的,并未支持省际知识空间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假设,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知识存量较高,与其它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存量差距,故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相比于传统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这说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步取代传统技术创新,成为该地区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对中部地区来说,该地区的知识空间溢出虽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传统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仍体现了部分中介效应。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中部地区过于依赖知识溢出效应而放松了环境规制,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西部地区而言,知识溢出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和传统技术创新,但受限于自身吸收能力,无法实现知识的本地化,故无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传统技术创新的方式带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以往多数文献在衡量知识空间溢出效应时,多使用知识生产函数、引力模型或者单一维度指标进行测度。本研究认为通过面板熵值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测度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2)以往大多数文献多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但是知识空间溢出、技术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未明确。因而本研究根据创新目的的不同,将技术创新分为传统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分别探讨了不同创新方式下知识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1)知识空间溢出渠道具有多样性,仅从贸易投资、产学研合作和人才流动三方面进行刻画尚不全面。(2)从数据可获得性角度来看,现有指标的选取过于单一,有待融入更为全面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
其他文献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力,生产活动快速扩张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量无序增加导致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为实现“双碳”目标科学地出台并实施了碳排放交易政策。2011年,发改委办公厅在《关于开展碳权交易试点的通知》中提到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设立碳交易试点。从那时起,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并于2021年7月16日正
学位
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于2008年达到最高值0.491,之后一直保持在警戒线水平,可见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居高不下,不断影响着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发展、户籍制度松动、人口流动速率加快,我国的社区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立足于社会收入分化扩大的形势,社区阶层化趋势逐渐明显的背景,参照国内外研究结果,本文希望了解国内社区层面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个人在社区内的经济地位对居民社区参与行为的
学位
21世纪初,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与广泛的运用,两化融合模式应运而生。制造业行业从GDP占比来看,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但传统制造业企业却存在着管理层次复杂、应变能力弱、效率低下等隐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因此,推动制造业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改革刻不容缓。然而,现在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改革情况却并不乐观,许多企业管理人仍将精力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之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明确,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这
学位
因病致贫返贫是贫困地区脱贫道路上的“绊脚石”,也是长期困扰广大贫困户的障碍。健康扶贫作为专治因病致贫、返贫的一剂“良药”,切实发挥保障贫困群身体健康,减轻贫困现状的作用。健康扶贫就是采取分类治疗,提升医疗质量,增强医疗服务,为贫困群众就医提供方便与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疾病有人治,疾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学位
为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充分调研国内相关经验及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平台并进行工程化实践和应用,形成成套技术及经验,可为全国各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会议
当前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仍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过程中。比如新冠疫情爆发、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动荡的问题,正通过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潮流,正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各个国家。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随后也圆满完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至此已经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也标志着我们需要朝实现第二个百年任务进发。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成为当前时代
学位
构建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库,是公路养护工程科学决策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推动养护工程项目规划管理、科学制定养护投资计划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年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实践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公路养护工程科学决策及养护工程项目库发展应用情况、养护工程项目库编制技术流程以及关键技术环节,为科学制定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库提供技术支撑。
会议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活跃度最高、创新意识最强、与国际联系最密切的区域之一,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区域优势和人才支撑,还具备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坚决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伴随着科技革命、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融合的有力武器。长三角不仅扮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领跑者角色,还是数字价值化、数字贸易化的探索者,以及以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上涨,全民投资理财的热潮随之兴起,我国银行业理财有着新气象。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各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以往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获取收入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用,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中间收入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越发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商业银行作为“代客理财”的主要机构,在实现自身收益良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更要实现为投资者资产保
学位
随着生产力进程的不断演化,社会发展正由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变。数字经济在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长三角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对抓住数字经济这一发展机遇,抵御外部经济冲击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