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γ-干扰素基因克隆、表达及对禽流感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γ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gamma, ChIFN-γ)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作为生物药剂和疫苗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生IFN-γ的数量很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FN-γ的应用。本实验主要采用重组DNA和基因表达技术,通过RT-PCR方法成功克隆鸡IFN-γ基因,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大量制备和生产高效廉价的鸡IFN-γ及其体外大量表达作好准备。在体外鸡IFN-γ生物学活性研究基础上,联合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研究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对鸡IFN-γ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GenBank发表的ChIFN-γ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激活的脾脏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ChIFN-γ基因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出的片段约为495 bp。经过双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ChIFN-γ基因与GenBank发表的鸡IFN-γ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将扩增的ChIFN-γ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0a-ChIFN-γ。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于37℃不同时间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且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蛋白通过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纯化,并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ChIFN-γ多抗血清。Western-blot表明目的蛋白与多抗血清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在动物免疫试验中设计了4个处理组,即空白组(C组)、对照组(P组)、疫苗组(V组)、佐剂组(N组)。利用血凝抑制实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日龄雏鸡的各项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最后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攻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鸡IFN-γ的佐剂组雏鸡的抗体水平、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和CD8+、细胞数量、雏鸡增重、免疫器官指数与疫苗组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攻毒后对各试验组禽流感病毒靶器官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同时对不同免疫组之间的免疫保护率进行比较,结果进一步证明ChIFN-γ能够很好地提高机体的免疫保护能力。综上所述,本试验克隆表达的重组ChIFN-γ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在ChIFN-γ联合亲流管灭疫苗免疫保护实验中,不但能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还能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进而促进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以抵抗病毒的攻击。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ChIFN-γ的生物活性和免疫增强作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用自己智慧的引领,使师生激情燃烧,个性
摘 要: 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第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中,英语教学模式转变中值得注意的三个方面,在确立大方向的前提下,应从细处着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现探索具体的新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自身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引发学生内在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线是一串串的“问题”。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原始观念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原始性课程资源。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对相关内容已经具有一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这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以及相关的旧知识称之为“原始资源”。“原始资源”对于新知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能视而不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
将150只艾维因肉鸡从1日龄预饲至7日龄,选取100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鸡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赭曲霉毒素A(OTA)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只。将鸡分笼后,对攻毒组分别以4
摘 要: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理论,对罗素“What I Have Lived For”一文的四种中译本进行分析,比较译文与原文的差异,探讨语篇功能对翻译的指导性意义。分析原文的主位结构及信息分布有利于译者掌握文章脉络,翻译应尽量忠实原文语篇结构。同时也应注意英汉差异,适当调整语篇表达,以求通顺地重现原文。  关键词: 语篇功能 “What I have Lived For”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