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Adam Smith),通常被人们誉为“18世纪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其两部名著《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早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多个国家广泛流传,足见其世界影响力之大。关于斯密的研究远远超出了经济学和伦理学范畴,而涉及政治学、法学、修辞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就史学而言,学界对斯密思想中所蕴含的史学价值一直较少关注,但它确实是斯密思想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也成为全面认识和评价这位启蒙思想界巨擘的新的切入点。 斯密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并最早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使斯密的思想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从学术渊源看,他早期的教育和学术经历为其之后学术建树打下良好基础;斯密继承了近代崇尚古典的学术传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潮在他著作中得以明显体现。此外,斯密与同时代史学家有着密切交往,尤其从休谟、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学者身上获得很大启发。 斯密思想中的史学意蕴体现为:首先,斯密在其“历史四阶段”理论之基础上,秉持历史进步观念,但不认为历史发展是完全线性的。他在依次描述人类社会之狩猎、游牧、农业和商业四个时期时,尤为关注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流露出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其次,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斯密体现出“推测的历史”和“历史主义”的特征。就前者而言,斯密把历史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定的想象和推测。而他的阶级观念,历史连续性观念和从特定历史环境出发的具体观念是历史主义的最好体现。最后,斯密还对史学自身的方法论问题即历史叙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提倡间接叙述,强调历史素材真实性,注重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多重联系。斯密还像绝大多数史家一样,追求史学的真实性与致用性,倡导“述而不作”的治史理念,推崇古典史学家叙史风格等,这些都是其重要的史学观念。 斯密的若干历史观念分别对罗伯逊、米勒、马克思、吉本产生不同侧面和程度的影响。例如,罗伯逊吸取斯密解放殖民地的观点,而引入其《美洲史》的撰述中;斯密在论述殖民地时所运用的历史分析方法被马克思所采纳;米勒的历史四阶段论直接继承了斯密关于四个历史时期的说法;而斯密历史观中所包含着的诸多唯物主义因素则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吉本在对游牧民族生存方式和习性的描述以及对蛮族入侵的态度上,显露出斯密的诸多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