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的发展进行了20多年,青岛纺织企业经过调整、重组、改革后,近几年一直停止不前。青岛纺织企业是典型的国有企业,目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国有企业增长缓慢,亏损普遍且严重,负债比例很高,职工大量下岗。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包袱过重,一时很难解开,轻装上阵。在当前纺织行业竞争尤其激烈的情况下,若没有进一步有效地发展途径,许多国有企业将可能濒临破产、倒闭,大量职工失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作者在青岛纺织企业工作十多年,对于企业的历史和辉煌有较深的了解,但对目前纺织企业的现状甚为忧虑。针对当前的状况,本文作者认为应当用发展的观点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青岛纺织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做出探讨。
青岛六棉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几乎集中了目前国有企业的一切矛盾和困难。首先,要选择适合六棉公司发展的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结合六棉公司的实际,可以考虑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员持股,即改为股份合作制;二是实行MBO,即管理层收购;三是管理层收购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相结合,实现产权制度多元化。而采取管理层收购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相结合模式,可有效的降低改制成本,实现企业改制的平稳过渡,同时,可有效的降低单纯管理层收购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并对六棉股权结构进行了设置。在充分考虑改制困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同时,本文认识到改制只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企业要实现腾飞,必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与技术进步,强化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本文对六棉公司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规划。至2010年,六棉公司将发展成为具有新型国产FA系列环锭纺12.2万枚,无梭织机808台,年染纱4000吨,年产染色高档服装面料2000万米,色织布和高档服装面料后整理年4000万米,年收入13亿元,创利8千万元的新型现代化纺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