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两会的内容更多集中在民生问题上,民生话题已成为每年两会的主题。民生问题是民之本,国之计。因此,无论是媒体,还是关注两会的百姓都是从民生的视角看两会,而两会代表也是从民生的角度参政议政。可见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时下最为热点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一系列民生问题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当下老百姓关注最密切的是与他们日常生活最直接相关的事情: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特别是关乎物价、房价、收入分配等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既是未来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要以2011年“两会”为契机,在“十二五”宏伟蓝图的框架下,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优先、突出的位置,以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建立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民生保障机制。此举旨在让更多群众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民生问题,基于统计学的视角对江西省民生问题进行相关的评价。首先说明了研究民生问题的选题意义,结合国内外关于民生问题的研究综述,提出了本文论题的研究思路,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接着阐述了民生问题的内涵,充分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共执政政策中关于民生问题的具体阐述,确立了本文民生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就业、教育、收入、医疗、消费、居住环境、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等7个热点。指标的选取方面,我们运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原理,分别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结合江西省的实际,选取出反映江西省民生问题的民生特色指标,建立江西省民生指标体系,由此对江西省民生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相关评价。对于江西省民生问题的评价,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对江西省民生进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民生综合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统计指数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民生问题量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依据,通过对2008-2010年江西省各项具体民生指标的实际值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值的比较,探讨江西省民生进程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从民生效率进行评价,探讨政府、企业等民生投入主体为改善民生问题所做出的一系列民生投入与老百姓所获得的实惠等民生产出之间的民生效率评价。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08-2010年江西省民生问题改善状况,进行一个整体效率评价。最后结合江西省民生进程的综合评价和民生效率的评价结果,找出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给出—些个人看法和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