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探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建构中国理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发展的经验,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反思回顾、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是人类固有的一种价值追求,它实际表达了人类对过去历史的尊重,对现在生活的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人类社会发展不是一堆杂乱无章东西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思维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而是有着内在发展规律的现实发展过程。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与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不断走向世界,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各国,甚至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我们始终不渝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才取得的根本成就。”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新的时间节点,我们需要以更坚定的信念和更宽广的视野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特别是反思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由此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有利于我们继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基本原则遵循与方法论依据。“逻辑”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是一个论证推理的系统过程;体现为一定的原则或规律;具有过程性与特殊性等特征。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平静的、巩固的、本质的东西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通过现象找到规律、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遵循规律、发挥规律的指导性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指出,规律本质上属于逻辑范畴,即:规律在我们意识中的本质就是逻辑。由此,我们确定“发展逻辑”研究即为注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揭示发展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规律。研究的总体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以及演进逻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探究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整体发展逻辑以及逻辑在不同维度上的具体演绎。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如何完善和发展的,而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是如何实现质的飞跃的,或是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的推进,它的理论又是如何实现一次次地创新的,而在这发展进程中,又有哪些内在的规律和动力机制,这些暗藏在历史现实背后的发展逻辑又将如何带领我们沿着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发展,我们该如何梳理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而这种逻辑必然性又是以历史必然性作为支撑的。本文研究共分五个章节,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结构,思路比较清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及得失、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了辨析和澄清,为接下来全文的研究打下较为坚实地学术基础。接下来,在总问题的指导下,在对具体的展开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有一个整体性把握。因此,第一章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观点,根据其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具体层次的具体展开,厘清发展史实之间的内在逻辑,我们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演绎、逻辑旨归这条大逻辑,并在“三个逻辑相统一”的整体性视域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大逻辑”中剥离出来,为其之后的具体逻辑展开作方法论的说明,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中国发展的总逻辑,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叙事,也是对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下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有效支撑,更是为接下来的逻辑展开提纲挈领般的总原则的确立。逻辑的展开分为四个部分,共四个章节。首先,第二章运用历史回溯的方法,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近代180多年来、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同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历史进程的回顾和梳理,清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儿来、在哪儿、走向哪儿去的历史主线和脉络。近代以后,中国选择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接下来,第三章着重从理论维度梳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实质,从学理探索的视角建构中国理论。本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重在阐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创新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清晰展现了我们党在对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继承基础之上,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是以中国的具体社会发展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表达,从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内在意蕴。再次,第四章从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何以可能、实践逻辑的现实维度及其逻辑演进、实践的必然性规律等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探究。近代以后,中国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开启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创造的,而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实践基础和条件之上所继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即以中国共产党为实践主体,以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为实践客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改造中国社会实践的方法与手段,在解决“挨打”、“挨饿”、“挨骂”的过程中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折。而对一系列中国问题进行实践性的化解过程中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走向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必然性,立足于中国现实、中国问题或中国实践总结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历程与必然性规律,既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正确运用,更是确保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方向性规范和必然性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可以凝练成一系列的必然性准则和规律。在“三个逻辑相统一”的总原则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进行三个层面的具体展开后,第五章我们将世界历史视阈下,详细探讨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闭关锁国,其一开始便伴随着世界发展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出世界价值与意义,表现为“跟跑”、“追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进程。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历程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魅力与世界价值,丰富了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和经验借鉴,为解决人类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长期处于低迷的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本文尝试提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其发展的世界意义出发,分别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与必然性规律。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实质上是我们积极主动建构中国理论的有益尝试。这不仅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更有利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其他文献
2007年金融海啸冲击香港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稳健性,亦是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关键。2014年3月,证监会颁布《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加强公司治理执法,这十年金融风暴高低起落令香港多间金融机构面临管治危机,金融机构才开始意识到在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证监会为了避免日后金融危机再次令金融机构面临管治危机,其后证监会每年检讨和修订《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
学位
中国日渐严重的储能和环境污染问题增强了国家推进低碳经济的决心。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任。随着国家各类减碳政策的密集发布,地方政府将迎来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工作;然而,财政补贴将在2023年完全退出,前期依靠补贴获取市场的路径已不可复制,地方政府需要探索新的推广方案。为避免“衔接断档”、“硬推广”、“盲目投资”等乱象,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
学位
“价格之谜”指的是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像传统宏观经济学所预期的那样,造成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西方主要经济体经历了一段产出波动小、通胀整体温和的“大稳健”时代(The Great Moderation Era)。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多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形势也没有引发担忧,全球进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与高债务的“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要重视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一方面要着力形成优势和产业互补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也要求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实现高质量的新发展,核心是要激发经济的活力、提升社会创新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大背景下,研究环境质量与区域经
学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根据业务类型不同,我国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四种模式。其中,互联网信贷是将传统的金融活动和民间借贷转移到互联网上的一种模式,与传统信贷不同,其对象通常是小微企业或个人,参与门槛较低,单笔贷款额度小,信贷审查更灵活。互联网信贷在普惠金融政策指引下得以飞速发展,互联网信贷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学位
连续创业能够极大地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并对社会福利有益,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若没有高质量制度的支持,连续创业可能会变得无效,甚至具有破坏性。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经济交易的成本,使得经济体内部的交易结构从基于关系的个人化规则向基于非关系型的交易机制转化。连续创业者的行为和连续创业活动的发展都受到国家正式制度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影响,例如,法律能够对潜在连续创业者
学位
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股东与董事、高级经理人等主体的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剧了银行风险与危机的生成和演变。股东借助有限责任庇护,不当行使权利引发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已成为问题银行的重要诱因之一。对股东权利的有效规制不足,已成为制约各国银行公司治理和监管的“阿喀琉斯之踵”。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如何完善SIFIs等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促使股东规范地行使权利,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国
学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物流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全国各地区正积极布局物流产业板块,引导物流企业加速发展,并出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物流产业,其集聚效应的产生,对地区经济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及影响已成为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空间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学位
外商投资法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新的外商投资法律格局,而随着这一制度框架的确立,此前许多涉及外资领域的制度与监管体系也面临全面调整的现实需求。自2013年我国设立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开放试验田后,银行业对外开放以及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开始成为一项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立足于这两项制度改革趋势的现实碰撞,以外商投资法所建立的全新的制度
学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上升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近年来不断落地。然而,学界对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危害尚未展开研究,对杠杆率上升背后的原因并未达成一致,政策更多是依靠紧缩货币政策去杠杆。本文围绕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宏观影响、国有企业与宏观杠杆率以及外部需求如何影响宏观杠杆率三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深化对于宏观杠杆率成因的认识,并对相关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