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专利产品销售过程中,该产品上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导致专利权人作为原所有权人与购买者所获得的所有权之间发生冲突,为化解该矛盾,专利权用尽原则由此产生。依据该原则,专利产品经初次合法销售之后,专利权人及其被许可人即无权再干预买受人对此产品的后续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但仍保留对制造权的控制,这是国家运用法律进行利益平衡后的结果。但目前,在涉及权利用尽的案件中,新的争议开始出现: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产品销售过程中,该产品上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导致专利权人作为原所有权人与购买者所获得的所有权之间发生冲突,为化解该矛盾,专利权用尽原则由此产生。依据该原则,专利产品经初次合法销售之后,专利权人及其被许可人即无权再干预买受人对此产品的后续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但仍保留对制造权的控制,这是国家运用法律进行利益平衡后的结果。但目前,在涉及权利用尽的案件中,新的争议开始出现: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专利权人为取得对专利产品的持续控制,获得更大的专利利益,会选择在销售专利产品时设置“仅限单次使用”或“不得转售”等限制性条件以影响专利权用尽原则的适用,这样的售后限制条款能否控制已售出的专利产品,达到排除专利权用尽原则适用的法律效果存在争议。我国关于专利权用尽的规定过于原则性,面对复杂的售后限制问题尚无解决之道,国内也鲜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随着我国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加强,技术这一要素在市场贸易中的地位凸显,专利权人权利意识会不断提高,企图通过对售出产品进行控制而扩大其专利利益的愿望也会不断增强,在销售过程中设置限制条件进而对专利产品进行后续控制的情况也会随之涌现,此时,专利法如何应对售后限制带来的挑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成为平衡专利权人利益与市场流通、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的关键。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美国Lexmark案件中争议焦点的梳理,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售后限制对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当然适用提出了挑战,并分析形成该困境是由于对权利用尽原则的性质不清所导致;其次通过了解专利权用尽原则现存的两大不同理论基础,售后限制的概念和产生方式,以及对可成立的售后限制条款有效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售后限制在不同专利权用尽模式下,所能产生的效力不同,相对人对该限制予以违反时,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存在极大差异;再次,考察了英国、美国和德国面对相同问题时的态度和立场,比较它们的不同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专利领域的最新法律动态,对我国应对售后限制问题的立场进行研判,并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证成我国应当坚持专利权绝对用尽,同时针对目前相关法律规定之不足提出了配套的建议。在明确专利权绝对用尽方面,完善对《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售出”的司法解释;在判断售后限制法律效力方面,明确违反其的合同责任及认定条件。
其他文献
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倡导风险导向理念,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目标实现。还有部分企业,由于业务对象选择不当、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审计效果缺乏保障、审计效率难以提高。这些都与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发挥增值效益的要求仍相去甚远,使得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优化任务迫在眉睫。与以往将内部审计演进方
近些年我国经济总量在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过度追求数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事实上,经济增长表现在两个方面,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要求。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阐述
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逐渐降低,而我国汇率、利率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日渐提升,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金融发展理论和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为了让宏观经济调控更好的适应金融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调控的“比较优势”与动态变化对厘清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转型进程与稳步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功效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00年至2019年末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做为重要直接融资渠道的债券市场稳步扩张、蓬勃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为债券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信用债,自2005年发行首支纯自身信用担保的短融债开始,发展至今已逾十五年,其规模也自2004年末的约2000亿迅速扩张至2019年末的32.89万亿。在信用债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信用中枢逐步下移,违约事件逐年增多,信用
波动率是指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程度,可用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并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同时为市场参与者与决策者分析预测未来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11月28日,中证指数公司开始正式发布的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简称为中国波指或IVIX指数),又被市场称作是“中国版恐慌指数”。由此可见选用合适地估计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我国股市的波动率,对于有效识别和管理市场风险有着重大意义。鉴于前人的分
目前,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机制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体系包括成立担保机构、出台政策支持、完善资金来源、控制风险等方面。由于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并不能够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因此,各国实践均引入政府干预,以提高担保体系的运行效果。本文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研究政府介入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运行效果的影响,通过构建政府介入融资担保体系的实证模型,选取相关数据指标,对中国政府介入中小企
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最早被规定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里,然而因为其内容规定较为宽泛,所以导致法官往往无法准确把握该原则的适用条件,出现因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等概念混用以致产生“同案不同判”等有损司法公信力的情形。基于此,笔者以为应该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借鉴相关学理研究成果以及域内外立法经验,对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要件上的实证分析,从而为我国的司法裁判活动指出对该制度适用需要关注的识别标准与应注
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完善,切实妥善的解决冲动型离婚纠纷,衡平离婚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本论文以“社会转型背景下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构建研究”为题,运用法社会学、法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在我国构建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社会原因、法理基础、构建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总结,汲取有益经验,最后对我国构建离婚冷静期制度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本论文由
对于人类而言,亲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温暖的情感之一。那么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这个阶段是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人们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物质条件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的情感需求可能正在受到金钱和物欲的冲击,学生在家长、学校的温室中思想变得浮躁和攀比、只追求物质,很多学生变得自私自利,传统的
中医药传统知识是我们整个民族长期以来与疾病进行斗争实践取得的成果,是历代医者们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在面对疑难杂症、防治未病以及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中医药都显示着自身独有的价值与优势,应当说中医药当属于我国优势领域。近些年来,以化学成分为基础的西药逐渐显示出其不足,许多国外制药企业纷纷开始将目光投注于我国传统中医药,尤其以中药方剂为突出。国外药企通过合作、低价收购或直接利用等手段获取我国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