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注定是中国崛起的一个世纪,也必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世纪。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剧增,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严重破坏,给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促使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趋于成熟。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来定量评估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物质流方面的研究最早由陈效逑教授等于2000年引入我国,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宏观层次的物质流分析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地区为系统边界的中观层次的物质流分析也有学者开始进行研究。
沈阳市作为我国的工业重镇,一个曾经重污染的城市,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是日益加剧的资源短缺形势,这给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沈阳市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生产、消费等统计数据,建立了沈阳市1990-2004年的物质流账户体系,包括7个物质流账户:沈阳市直接物质投入账户(DMI)、沈阳市物质消费账户(DMC)、沈阳市实物贸易平衡账户(PTB)、沈阳市非直接开采账户(UDE)、沈阳市非直接流贸易平衡账户(IFTB)、沈阳市物质总需求账户(TMR)、沈阳市物质总消费账户(TMC)。将物质流账户和经济发展指标结合,产生了沈阳市资源效率指标,并对物质流账户指标及资源效率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显示:15年间沈阳市GDP年均增长11.7%,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投入量和消费量分别增加了149.9%和157.4%,对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沈阳市的资源效率水平是中国平均水平的2.6倍,但与国外相比很低。沈阳市2004年的资源效率只相当于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且提高的速度过低。设想沈阳市到2025年实现物质生产力的“4倍数”跃进,到2050年实现“10倍数”跃进,则能达到日本20世纪术的资源效率水平。这要求资源效率提高速度达到年均6.8%或5.1%,现阶段4.6%的增长速度还有一定的差距。若实现了上述设想,综合沈阳市的人口和资源状况,则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