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熟练掌握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2、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对模型动物的影响; 3、探讨射频消融诱导兔VX2肝癌模型的凋亡作用机制及意义。 方法 1、将70只实验用兔采用组织块悬液肝内注入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 (1) 实验组:35只,行RFA治疗。将肝脏肿瘤模型兔以速眠新注射液肌肉注射麻醉(每千克质量0.2~0.3ml)后,取腹正中切口开腹,测量肿瘤大小,并在直视下将射频治疗针插入肿瘤中心部位,接通RF发生器,开始射频治疗,作用时间(8±1.3min)。后逐层关腹,结束治疗。 (2) 对照组:35只,行假性治疗。同样方法麻醉后取腹正中切口开腹,在直视下将射频治疗针插入肿瘤中心部位,不接通RF发生器,8分钟后拔除射频治疗针,逐层关腹。 2、上述动物处理后分别于治疗结束后oh、12h、1d、2d、4d、8d及16d共7个时间点处死。将治疗组及对照组动物分别切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为检测标本,置于100ml.L-1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TUNEL实验。 3、实验组:分别于RFA治疗前及处死前抽取耳静脉血进行肝功能化验,结果对比。 4、动物进行B超影像学动态观察瘤体变化。常四军日L口气习幼或侧七学亡主今仑舀忆结果 1、本实验组70只新西兰白兔,剖腹探查有70只种植成功,均经病理证实,接种成功率为100%。 2、射频消融治疗后动物于1一3d内出现明显食欲下降,多数呈抑郁少动及嗜睡状态,少数有精神烦躁,均在34d后恢复到治疗前状态,此后生活与正常兔无明显差异,多数可长期存活。对照组所有模型动物在病程4w后出现食欲下降及少动,若不与任何处理,均会在SW病程左右衰竭死亡。 3、兔RFA治疗前及处死前分别抽取耳静脉血测定肝功能,以治疗前的测定结果作为对照。RFA治疗后总蛋白、清蛋白明显降低,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有增高。除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在RFA后Iw内恢复正常外,其余指标均在2W左右恢复。 4、肿瘤较RFA治疗前均有缩小。HE染色发现大量的凋亡细胞。 5、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量细胞坏死和较多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 6、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发现治疗组毁损区边缘部组织中有大量阳性细胞,中心部分亦有较多的阳性细胞,两者凋亡细胞指数差异非常显著(只0.01)。对照组标本中仅发现极少数阳性细胞,且其中心区与边缘区无统计学差异,其凋亡细胞指数与治疗组标本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只0.01)。于不同时间点观察,治疗组细胞凋亡高峰在24h左右,而对照组细胞凋亡则无明显时间分布特征。结论 1、RFA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项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2、RFA治疗会对肝脏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性影响,应重视临床RFA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功能保护及支持治疗。 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亦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肿瘤周边区,时间高峰在RFA作用后24h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