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气凝胶电子/质子辐照效应与机理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凝胶极高孔隙率和超大比表面积结构特点赋予其优异性能,常用在催化、过滤、储能、隔热和隔声等领域。由于其极低的密度和优异的隔热性质,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气凝胶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为背景,选取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系统研究了带电粒子在纳米多孔材料中的输运规律;采用纳米压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子顺磁共振分析谱仪等设备和方法,系统研究了聚酰亚胺气凝胶电子/质子辐照效应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质子在多孔材料中输运时会随着孔隙率增加射程和半峰宽逐渐增加,能量沉积逐渐往深处移动并且分布变宽,纳孔显著放大了粒子与材料作用的岐离效应。并且带电粒子在多孔材料中输运时,其分布和能量沉积会在局部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性,具体体现在入射方向上孔洞处粒子沉积较少,骨架材料上沉积数量较多。在孔隙率相同条件下,孔径大小会对质子输运产生明显影响:孔径越大,质子射程越远,半峰宽越大。而孔径变化对电子输运分布整体分布无明显变化,但在射程单位内会出现多个峰值和波谷,峰值和波谷出现数量与孔洞半径成反比。质子和电子本身特点不同使得输运行为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虽然两者都会在局部区域表现出不均匀性,但质子整体分布比较集中,会出现典型的布拉格峰,而电子射程更远,分散更宽。聚酰亚胺气凝胶在电子辐照下会发生显著的放电现象,放电通道上材料发生碳化,而周围材料并未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内部残余气体含量越多,放电次数就越多,对材料产生损伤就越大;电子通量影响电荷累积速率和放电次数。通量越高,累积电荷速率越快,放电次数就越多;电子能量影响放电发生位置和内部电荷沉积数量。聚酰亚胺气凝胶内部放电路径为树枝状,并且树枝状具有明显的取向性,各向异性的树枝取向与电子辐照扫描方式相关。入射电子诱导高产额二次电子在聚酰亚胺气凝胶骨架上沉积存在显著不均匀性,局部形成极高的电位差导致放电的产生;气凝胶内部放电类型与残余气体相关,主要有气体放电和沿面闪络两种。电子辐照后内部形成树枝状微米孔道同样影响气凝胶隔热性能,电子辐照后气凝胶导热系数降低,原因是均质材料中孔洞减少了传热截面,树枝状结构增加了传热路径。聚酰亚胺气凝胶在质子辐照后三维骨架结构、分子链和宏观性能均发生相应演化。三维网状纳米骨架会随着注量增加逐渐致密化,并转变为层状组织;当注量达到1×1016cm-2时,层状组织逐渐加厚,并向表面移动。分子链降解方式与体相材料无明显差异,表现在C-N键断裂和酰亚胺环解聚。但辐照后很难检测到自由基的存在,这种现象产生原因与聚酰亚胺气凝胶超大比表面积相关,大量高活性位置在表面力驱动下扩散到表面复合。聚酰亚胺气凝胶质子辐照后表面光学吸收增加、比热容下降,这与分子链降解和表面碳化相关。力学性能测试时在位移-载荷曲线上出现明显的Pop-In现象,该现象与辐照区域致密化相关。基于三维骨架变化过程,提出层状组织形成机制:质子辐照导致聚酰亚胺气凝胶近等轴孔在最大能量沉积处收缩,在该处产生垂直于质子束流方向的局部拉应力,导致近等轴孔拉长,直至骨架焊合。拉伸应力促进了层状组织形成。
其他文献
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对生物颗粒、工程颗粒和微液滴的操纵,包括聚集、定向输送、分选、捕获和排列等,是进行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检测、药物筛选和新型材料制备等前沿领域的核心内容。目前,在微全分析系统中,单独的交通管道往往只用来实现单一的微粒操纵功能,而伴随着对分析、检测等功能需求的日益增多,对系统集成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微粒样本进行操纵的并行处理模块也相应增加,使系统交通管道网络变得尤为复杂,相应
学位
可穿戴电子器件及集成系统市场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种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的研发进程。而可穿戴系统中往往需要将多种功能性器件进行互连,以提供集成的功能,因此,实现独立可拉伸电子器件间稳定连接的可靠互连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高性能且可拉伸的互连接头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无焊料可拉伸互连接头(solderless stretchable interconnections.SLSIs)进行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
学位
低温(<673 K)废热回收困难限制了能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Seebeck效应的温差发电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换,有希望解决低温废热回收的难题。然而,单一热电材料工作温度区间较窄,难以满足宽温域废热发电的需求。因此,本文采用微结构调控结合元素掺杂的方式,在Sb2Te3材料体系中分别研制出高性能的中、低温热电材料,并使用简单的一步烧结法制备出安全可靠的宽温域级联热电单臂。同时,利用先
学位
NiCoMnIn(Sn)合金具有大的磁致应变和磁热效应,在智能驱动和冷储结构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提高磁致应变和磁熵变的有效方法是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论文提出利用电子辐照引入缺陷,提高奥氏体饱和磁化强度,增强磁致应变和磁热效应的新方法。论文采用(Lorentz-)TEM、(HE)XRD、XAFS、M(?)ssbauer谱以及DSC、PPMS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子辐照NiCoMnIn
学位
随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对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各种能源的开采和消耗急剧增加,带来了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最有希望的道路之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在短短十余年间就达到了25.5%,是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自身较低的空穴传输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限制了它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本论文利用延展π共轭骨
学位
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强化是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研究功能表面的高效加工与制备技术对于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超疏水表面优良的抗润湿能力使其在流体减阻和液滴操控中发挥重要价值,在产品改良和升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放电凹坑叠加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这种表面独特的微观形貌特征影响了润湿性,若加以利用便可以用于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本文以电火花加工形成的表面为研究
学位
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特点限制了其在磨损环境下应用。通过热源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一层高硬度耐磨涂层,可在基本不影响其塑韧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能。此外,采用送丝熔覆法可以解决目前广泛使用的粉末熔覆法存在的材料利用率和熔覆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内含TiB2、A160V40、Ti6Al4V混合粉末的Ti-TiB2粉芯丝材和内含B4C粉的Ti-B4C粉芯丝材为熔覆材料,结合TIG送丝熔
学位
铜及其合金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程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然而,相对较差的力学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材料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和电学等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以石墨烯和类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CNS,是厚度小于100纳米的碳材料的总称,包括单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类石墨烯碳片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电学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发挥,以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优异的电磁吸波材料应满足新型吸波材料的“薄、强、轻、宽”的目标。本文针对以上目标,开展了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在石墨纳米片(Graphene nanosheets,GNs)介电损耗的基础上,增加磁损耗机制,以获
学位
有机太阳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具有几个优点,它们柔软轻便、可以在溶液中加工、并能大面积印刷生产。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已经超过了19%。然而,面临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有机太阳电池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机太阳电池的PCE较低,且理论研究不足、成本过高、稳定性差、制备过程毒性大。本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