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发挥,以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优异的电磁吸波材料应满足新型吸波材料的“薄、强、轻、宽”的目标。本文针对以上目标,开展了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在石墨纳米片(Graphene nanosheets,GNs)介电损耗的基础上,增加磁损耗机制,以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发挥,以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优异的电磁吸波材料应满足新型吸波材料的“薄、强、轻、宽”的目标。本文针对以上目标,开展了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在石墨纳米片(Graphene nanosheets,GNs)介电损耗的基础上,增加磁损耗机制,以获得优异的吸波性能。将磁性Co-Ni合金生长在GNs表面上,获得了GNs/Co-Ni复合吸波材料。除了有效地减少了GNs的堆积外,还通过磁损耗,提高了材料的阻抗匹配能力,进一步优化电磁吸波性能。由于Ni的电极电势高于Co的电极电势,Ni较Co容易还原。在沉积Co-Ni合金制备的过程中,Ni优先形核,从而促进Co的生长,利于Co-Ni合金颗粒的生长。通过电磁吸波性能的研究发现,调节合金的组分,会影响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磁损耗和阻抗匹配。当Co与Ni的摩尔比为3:2时,厚度为2.6 mm时,获得了最佳的反射损耗值为-47.26 d B,且有效吸收带宽为1.7 mm时达到3.71 GHz。在GNs介电损耗的基础上,增加介电、磁损耗机制,以获得优异的吸波性能。核壳结构可增强界面极化,通过多重损耗机制,制备出在超薄厚度下具有优异电磁吸波性能的核壳GNs/Co@Co3O4复合材料,壳厚度约为25 nm,核约为100 nm。核壳结构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电磁波的散射,其内部缺陷位点处的偶极子极化以及核壳界面处的界面极化,会增强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进一步优化了阻抗匹配。核壳结构在1.6 mm超薄厚度时,获得最佳的吸波性能为-55.16 d B,在厚度为1.2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3.84 GHz。这种具有超薄的厚度、优异的电磁吸波性能的复合材料,可满足隐形飞机对涂覆多种隐形材料的要求。引入多孔隙、较大比表面积花瓣结构,引入介电、磁损耗机制,获得的GNs/Co3O4复合材料具体重量轻、吸收频率波段广泛的吸波材料。通过ZIF-67模板法制备获得了GNs/ZIF-67衍生物。再通过热解工艺获得六边多层花状结构的GNs/Co3O4复合材料。随着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的升高,GNs/Co3O4复合材料层间距变大,并且获得孔隙结构。这独特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提高介质损耗、磁损耗,优化样品的阻抗匹配特性,增强电磁波的多次散射。当热解温度为350℃、烧结时间30 min,厚度为3.4 mm时,获得了最佳的反射损耗值,RL=-52.46 d B。引入多层、花状结构的Fe3O4-Mo S2,引入介电、磁损耗机制,提高阻抗匹配,获得具有优异电磁吸波性能的GNs/Fe3O4-Mo S2复合材料。探究了Fe3O4颗粒尺寸、MoS2花状结构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调控微观结构可实现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可控目的。其一,增加了电磁波吸收强度;其二,拓宽了有效吸收带宽。GNs/Fe3O4-2-Mo S2在2.1 mm厚度,频率为10.8 GHz时,获得了最佳的吸波性能,RL=-55.96 d B;当厚度为1.5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4.00 GHz。在8.0-12.0 GHz内,能够解决军舰短距离火控雷达隐身问题的潜力。综合上述分析可知,GNs作为介电材料,引入多重损耗机制,可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磁损耗和阻抗匹配,GNs/Co-Ni复合材料以增添磁损耗为主吸收电磁波;核壳GNs/Co@Co3O4复合材料以添加介电和磁损为主吸收电磁波;多重花瓣GNs/Co3O4复合材料复以添加介电和磁损为主吸收电磁波;花状GNs/Fe3O4-Mo S2复合材料以添加介电和磁损为主吸收电磁波。
其他文献
软体机器人一般具有高度的主动灵活性和被动柔顺性,这使得其在一些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软体机械臂是软体机器人中的典型形式,一般为细长型结构;其在狭窄通道中的适应能力较刚性机械臂更强,尤其是在发动机检修、微创介入性手术等狭窄场景。目前,已经发展出气压驱动、线驱动、智能材料驱动等不同种类的软体机械臂。各种驱动方式均有其局限性,气压驱动往往控制复杂,线驱动一般变形较小,智能材料驱动尚处发展阶段
由于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在结构化环境中执行救灾任务对救灾作业机器人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轮式移动作业机器人(Wheeled Mobile Manipulator,WMM)由于兼具优越的移动性能和良好的作业能力而在救灾工况下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执行开门、旋拧阀门等救灾任务时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包括系统运动和目标定位精度低、关节力矩约束、机器人末端-环境几何/力耦合约
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对生物颗粒、工程颗粒和微液滴的操纵,包括聚集、定向输送、分选、捕获和排列等,是进行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检测、药物筛选和新型材料制备等前沿领域的核心内容。目前,在微全分析系统中,单独的交通管道往往只用来实现单一的微粒操纵功能,而伴随着对分析、检测等功能需求的日益增多,对系统集成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微粒样本进行操纵的并行处理模块也相应增加,使系统交通管道网络变得尤为复杂,相应
可穿戴电子器件及集成系统市场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种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的研发进程。而可穿戴系统中往往需要将多种功能性器件进行互连,以提供集成的功能,因此,实现独立可拉伸电子器件间稳定连接的可靠互连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高性能且可拉伸的互连接头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无焊料可拉伸互连接头(solderless stretchable interconnections.SLSIs)进行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
低温(<673 K)废热回收困难限制了能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Seebeck效应的温差发电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换,有希望解决低温废热回收的难题。然而,单一热电材料工作温度区间较窄,难以满足宽温域废热发电的需求。因此,本文采用微结构调控结合元素掺杂的方式,在Sb2Te3材料体系中分别研制出高性能的中、低温热电材料,并使用简单的一步烧结法制备出安全可靠的宽温域级联热电单臂。同时,利用先
NiCoMnIn(Sn)合金具有大的磁致应变和磁热效应,在智能驱动和冷储结构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提高磁致应变和磁熵变的有效方法是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论文提出利用电子辐照引入缺陷,提高奥氏体饱和磁化强度,增强磁致应变和磁热效应的新方法。论文采用(Lorentz-)TEM、(HE)XRD、XAFS、M(?)ssbauer谱以及DSC、PPMS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子辐照NiCoMnIn
随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对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各种能源的开采和消耗急剧增加,带来了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最有希望的道路之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在短短十余年间就达到了25.5%,是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自身较低的空穴传输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限制了它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本论文利用延展π共轭骨
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强化是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研究功能表面的高效加工与制备技术对于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超疏水表面优良的抗润湿能力使其在流体减阻和液滴操控中发挥重要价值,在产品改良和升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放电凹坑叠加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这种表面独特的微观形貌特征影响了润湿性,若加以利用便可以用于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本文以电火花加工形成的表面为研究
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特点限制了其在磨损环境下应用。通过热源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一层高硬度耐磨涂层,可在基本不影响其塑韧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能。此外,采用送丝熔覆法可以解决目前广泛使用的粉末熔覆法存在的材料利用率和熔覆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内含TiB2、A160V40、Ti6Al4V混合粉末的Ti-TiB2粉芯丝材和内含B4C粉的Ti-B4C粉芯丝材为熔覆材料,结合TIG送丝熔
铜及其合金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程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然而,相对较差的力学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材料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和电学等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以石墨烯和类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CNS,是厚度小于100纳米的碳材料的总称,包括单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类石墨烯碳片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