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搅拌摩擦搭接焊(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FSLW)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其焊接温度远低于熔化焊接温度。在焊接镁、铝异种金属过程中,避免了熔化焊接所特有的焊接缺陷,但依然会产生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导致力学性能差。但目前在FSLW过程中IMC的生成机制尚存争议,并且IMC对接头的损伤行为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同时,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超高强铝合金和镁合金同种/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及相关基础(U1760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搅拌摩擦搭接焊(Friction stir lap welding,FSLW)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其焊接温度远低于熔化焊接温度。在焊接镁、铝异种金属过程中,避免了熔化焊接所特有的焊接缺陷,但依然会产生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导致力学性能差。但目前在FSLW过程中IMC的生成机制尚存争议,并且IMC对接头的损伤行为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同时,接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接头以疲劳载荷下的服役形式为主,然而目前缺乏对镁、铝异种金属FSLW(Mg-Al FSLW)接头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的研究。再者,接头在应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蚀性。研究表明,Mg-Al FSLW接头易发生电偶腐蚀,但关于其腐蚀行为的研究仅仅停留于腐蚀性能的评价,缺乏其发生电偶腐蚀的腐蚀机理。基于此,本文分别以不添加和添加中间层铜、镍的AZ31镁合金与Al-Zn-Cu-Mg铝合金异种金属FSLW接头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本文利用热力学原理和原子碰撞理论,研究了Mg-Al FSLW过程中IMC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IMC是由于合金元素之间发生扩散反应形成的。在FSLW过程中,搅拌头与材料的摩擦热和材料剧烈塑性变形的变形热为扩散反应提供了热量;同时,搅拌头的高速搅拌促使原子之间快速碰撞,促使扩散反应发生;并且,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加快了扩散反应的速率。FSLW过程中,Mg-Al FSLW接头中IMC的生成顺序依次为Al12Mg17、Al3Mg2、Mg Zn2和Al2Cu相。铜、镍中间层的添加改变了IMC的演变规律:一方面,铜、镍中间层阻隔了镁、铝合金的直接接触,抑制了Al-Mg相的生成;另一方面,铜、镍原子与镁、铝原子之间的反应更容易发生,从相的生成机理上抑制了Al-Mg相的产生。本文通过原子晶格错配理论分析了各IMC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l12Mg17与基体之间界面错配度较高,降低了界面的结合强度,导致Mg-Al FSLW接头在剪切过程中,裂纹萌生于大量Al12Mg17相聚集的Hook RS。加入中间层铜、镍后,生成的大量Mg-Cu相、Al-Cu相、Al-Ni相、Mg-Ni相与镁、铝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均高于Mg-Al相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促使其接头剪切性能均高于Mg-Al接头。其中加铜接头的剪切性能最高,为5240±68 N。本文通过对接头疲劳裂纹区域的微观组织的表征,研究了疲劳载荷作用下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结果表明:IMC是导致Mg-Al FSLW接头疲劳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而对于Mg-Cu-Al FSLW接头,镁合金与中间层铜之间的弱连接,以及基面滑移和孪生的共同作用是导致疲劳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对于Mg-Ni-Al FSLW接头则是中间层镍导致了接头疲劳裂纹萌生。Mg-Al和Mg-Ni-Al FSLW接头疲劳裂纹扩展方向主要受(0002)[2(?)(?)0]基面滑移的影响,而Mg-Cu-Al FSLW接头裂纹扩展方向受(0002)[2(?)(?)0]基面滑移和((?)012)[(?)01(?)]孪晶的共同作用。本文表征了接头腐蚀产物和表面腐蚀形貌,建立了接头腐蚀模型,分析了中间层材料对Mg-Al FSLW接头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g-Al FSLW接头腐蚀相比,添加中间层铜,促使溶液中的电子传送至镁、铝合金,加快了接头中镁、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加大了腐蚀程度。添加中间层镍后,铝合金与镍之间的电子转移量降低,减缓了铝合金的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镁合金与镍之间的电子转移量增加,加快了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
其他文献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减摩耐磨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金属零部件的表面改性。然而,DLC薄膜在沉积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DLC薄膜易从基体上剥落,降低了零部件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服役寿命。因此,研究在DLC薄膜与基体间引入过渡层,及掺杂有效释放残余应力的合金元素,以改善其力学性能、抗剥落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对高性能、长寿命DLC薄膜的设计
研究背景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诱导产生的一种可逆的意识消失、健忘、镇痛和运动不能的状态。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其作用的核心机制至今仍未被解析。目前关于“全麻药物诱导意识消失”的机制主要有“Bottom-Up”与“Top-Down”理论。相较于“Bottom-Up”理论,目前对“Top-Down”理论的研究未得到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Top-Down”理论认为麻醉药物通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重组表达外源蛋白的重要宿主,而其表达系统缺少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功能,表达外源蛋白时容易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IB)。包涵体的出现对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功能研究带来一定阻碍,在生物制药生产中则造成大量的生物质浪费,且包涵体的复性目前仍是利用E.coli系统生产外源蛋白的主要挑战。分子伴侣能参与多种蛋白合成过程,共表达分子伴侣常
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与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有效装置,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成本低、效率高、器件轻质化、微型化、柔性化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铜铟镓硒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但由于原料中含稀有或有毒元素,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因此人们致力于开发廉价且低毒的新型薄膜太阳
种植修复是目前临床上最佳的缺失牙修复方式,但由于炎症、肿瘤、创伤等疾病可导致种植位点骨缺损,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和预后。自体骨移植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难题,但移植后骨吸收以及第二术区的开辟等问题仍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因此,寻求一种更佳的种植位点骨缺损修复方式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它主要通过将种子细胞与生物材料支架构成的复合体植入骨缺损部位从
淀粉及其改性物是淡水鱼糜制品中除鱼肉外的第二大配料,其可以显著提高鱼肉肌原纤维蛋白(MP)的凝胶形成能力,进而改善淡水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优化鱼糜制品中淀粉的种类、添加量及化学改性方式。淀粉对鱼糜凝胶特性的改善效果与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及其在MP体系中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草鱼肌原纤维蛋白/木薯淀粉(MP/TS)复合体系从蛋白为连续相转变为淀
中国是淡水鱼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淡水鱼总产量达2702.56万t,其中养殖产量2540.98万t,占淡水鱼总产量的93%。随着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退出淡水鱼人工投饵养殖,池塘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鱼主要养殖方式。然而传统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密度高、投饵量大等现象,容易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养殖和物流水体氨氮浓度上升,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并对鱼肉食用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将养殖大西洋鲑、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的溶出等农产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准确的监测食品中的有害污染物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色谱分析方法依然是对残留农药和溶出有害物质进行准确分析检测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目标分析物在实际样品中的含量较低且基质复杂,使得分析物很难直接进行仪器分析测定。因此,在利
<正>【本刊讯】1月13日,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光集团”)含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开工仪式的顺利举行,给公司增添了一些年味,以项目建设的开门红为公司生产经营“首季开门红”助力添彩。豫光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任文艺在仪式上讲话并宣布项目开工,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时,两岸停止向对方炮击,结束军事对峙。此后,两岸关系历经逐渐缓和(1979—1987年)、交流对话(1987—1995年)、反“独”促统(1995—1999年)、反对和遏制“台独”(2000—2008年)、和平发展(2008—2016年)等阶段,其间,山高水低、波澜起伏,不一而足。这一进程,是两岸双方的对岸政策围绕着“综合实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