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首先提出了过渡语这个概念。过渡语指外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其母语又不同于其目的语的语言系统。汉英过渡语是介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一种语言。汉英过渡语中存在着许多不合适、不得体的言语现象,称之为语用失误现象。多年来,人们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语言学习者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典型错误分析上,而忽视了汉英过渡语中大量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有三个,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的现状是什么?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语用失误,主要原因是什么?本研究主要结合了过渡语理论和语用失误理论的研究成果。依据托马斯(1983)提出的“语用失误”理论,从语用能力和文化结合的角度来建立一个分析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基于语用者对语言语境或社会文化语境把握不当,语用失误又通常被分为两类: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然后运用Grice(1975)的合作原则,Leech(1983)的礼貌原则以及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失误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测评,问卷设计了25道题目,包含了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方面的情景问题,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二年级41名英语专业和41名非英语专业(制药专业)学生发出8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2份。研究的主要发现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语用失误率达到37.27%,非英语专业学生达到44.98%,这进一步说明了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能力高的学生并不一定语用能力就高;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大学生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平均41.13%仍会在各种情景中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在汉英过渡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原因,例如母语的负迁移,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别包括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级制度和平等制度的差别等,旨在帮助英语教师系统地了解中国学生在所学习的英语中即汉英过渡语中可能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语用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会伴随着过渡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