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量的方法对沪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跨文化适应过程进行了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09份,收回问卷109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利用SPSS18.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测试(Correlation);Amos17.0进行因子分析(CFA)。作者在对现有跨文化适应过程的文献以及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献的研读之后,发现目前少有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采取跨文化适应研究方法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在此方法指导下对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更为少,且研究结果多为反应消极的适应结果,与作者亲身观察不一致。为解答心中的疑问,作者设计以下研究话题:1.目标群体在上海是否在文化上被边缘化。经过调查和分析,未发现目标人群在文化生活方面被边缘化。2.借用Jia Yan Pan提出的基于心理弹性的跨文化适应需求意义模型,测试沪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求意义水平。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对修订后的需求意义量表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修订后的意义寻求意义量表可以用于目标人群。3.比较本研究的结果与已有文献。本研究中目标群体的意义寻求水平如何?生活满意度如何?积极情绪得分如何?经过统计,目标人群上述几项得分均较高,表明适应状况良好,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认为目标人群适应情况不良的研究结论。4.讨论不一致出现的原因。除了作者指出的研究的不足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定影响之外,作者认为不一致与研究者使用的方法有一定关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与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有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为了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研究数据和结论,作者呼吁将来的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多视角的研究方法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问题。本研究有一定的创新和成果。首先,本研究首次将积极心理学与跨文化适应过程研究理论相结合,并以研究结果证明使用多视角研究手段的必要性。其次,本研究首次在大陆地区验证了寻求意义量表,以研究结果证明量表可以直接用于测试沪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意义寻求水平,为积极心理学手法与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结合研究,在服务上海外来务工子女人群跨文化适应方面准备了应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