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对于大萧条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都试图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做出合理解释。伯南克认为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是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当时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是否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大萧条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以及影响的程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在1934年爆发白银危机,白银危机的发生是否与大萧条有关也引起了关注。
本文聚焦于我国白银危机的产生,并结合30年代中国银本位制特征,剖析了国际银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有关白银危机产生原因分类总结,发现主要研究原因集中于两点,一为购银法案,二为农业危机。由于我国农业灾害数据难以完整获取,本文将从国际银价视角深度探讨其是否为白银危机产生的本质原因。在详细阐述白银价格变动影响宏观经济传导机理的基础之上,利用1913年至1935年国际白银价格和如汇率指数、物价指数等宏观经济数据,依次从机制梳理和实证视角两个角度对传导机理加以验证。重点考察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至1935年法币改革前的时期,其中根据国际银价的变动,可分为1929年大萧条后白银价格下跌,白银流入,同时近代中资银行在同工商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借贷关系中体现出银行的顺周期性,白银价格的波动在银行顺周期作用下有所放大,进而对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在1932年至1935年期间国际白银价格上升,白银开始外流,经济开始出现衰退,特别是在1934年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后,银价大幅度提高,白银巨额外流,最终形成了近代最大的金融恐慌——白银危机。通过验证可得在银本位制的中国,国际银价的波动,影响汇率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白银危机的成因为银价下跌造成的通货紧缩,且银行的顺周期性加剧了银价波动的影响,最终导致金融恐慌的产生。
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事件回顾与文献综述,在概述白银风潮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对白银危机原因的解释;第三章为大萧条下白银危机的成因分析,基于白银货币的特殊性和银行的顺周期性进行考察;第四章从逻辑推导和实证考察银价变动在白银危机中的传导机制;第五章概述政府采取具体措施走出危机;最后第六章给出结论与启示希望能对当下危机成因分析有所帮助。由于本文事件发生时间久远,统计资料有限,加之本人思考深度局限,希望老师能批评指正。
本文聚焦于我国白银危机的产生,并结合30年代中国银本位制特征,剖析了国际银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有关白银危机产生原因分类总结,发现主要研究原因集中于两点,一为购银法案,二为农业危机。由于我国农业灾害数据难以完整获取,本文将从国际银价视角深度探讨其是否为白银危机产生的本质原因。在详细阐述白银价格变动影响宏观经济传导机理的基础之上,利用1913年至1935年国际白银价格和如汇率指数、物价指数等宏观经济数据,依次从机制梳理和实证视角两个角度对传导机理加以验证。重点考察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至1935年法币改革前的时期,其中根据国际银价的变动,可分为1929年大萧条后白银价格下跌,白银流入,同时近代中资银行在同工商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借贷关系中体现出银行的顺周期性,白银价格的波动在银行顺周期作用下有所放大,进而对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在1932年至1935年期间国际白银价格上升,白银开始外流,经济开始出现衰退,特别是在1934年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后,银价大幅度提高,白银巨额外流,最终形成了近代最大的金融恐慌——白银危机。通过验证可得在银本位制的中国,国际银价的波动,影响汇率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白银危机的成因为银价下跌造成的通货紧缩,且银行的顺周期性加剧了银价波动的影响,最终导致金融恐慌的产生。
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事件回顾与文献综述,在概述白银风潮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对白银危机原因的解释;第三章为大萧条下白银危机的成因分析,基于白银货币的特殊性和银行的顺周期性进行考察;第四章从逻辑推导和实证考察银价变动在白银危机中的传导机制;第五章概述政府采取具体措施走出危机;最后第六章给出结论与启示希望能对当下危机成因分析有所帮助。由于本文事件发生时间久远,统计资料有限,加之本人思考深度局限,希望老师能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