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体育产业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定量评估方面还存在空白,多是对体育产业产值的统计,缺乏对产业发展的整体把握;同时,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回顾性地定性评述,缺乏定量的动态预测方法。在这种研究和应用的双重需求下,本文构建了体育产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序列和动态预测、地理分布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影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体育产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揭示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功能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人才保障等方面间的相互关系,并赋予不同权重计算体育产业发展指数来综合定量评估体育产业的发展。(2)本文计算了1998-2008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序列;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构建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数的动态预测模型。(3)1998-2008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达到3.26%。通过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设置“惯性发展”、“稳步调整”和“危机适应”三个情景,预测未来十年体育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8%、6.07%和-0.10%。比较发现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体育用品业内部结构性失衡、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吸引社会投资四大问题。(4)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东、中、西部梯度发展,以东部沿海体育产业带为轴,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为点的“一轴三点”的空间格局。2004年以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逐渐拉开差距,2008年江苏、北京、广东、上海4地体育产业发展指数最高,均在3.0以上,青海省最低,小于1.5。(5)时空格局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能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这种带动力逐渐减弱。三个情景分析表明,人口结构、工资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转变成为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体育消费模式变化、体育产业梯度转移和体育产业结构自动升级的重要因素。空间格局分析表明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及其导致的经济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软环境和生产规模等,影响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