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iR-24和miR-2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24和miR-22在胃癌细胞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24和miR-22在人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4株人胃癌细胞株以及25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24和miR-2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GES-1比较,miR-24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MGC-803和AGS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ES-1比较,miR-22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在MGC-803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而在AGS和BGC-823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胃癌组织中miR-24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胃黏膜组织;miR-22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中除miR-24的表达与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外,miR-24和miR-22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R-24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细胞以及胃癌组织中表达是上调的,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干扰miR-24表达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拟通过miRNA转染干扰人胃癌细胞中miR-24的表达,分析上调和下调miR-24的表达后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及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进一步揭示miR-24在胃癌发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设计合成miR-24模拟物和抑制物,采用miRNA瞬时转染法,分别转染入MGC-803和BGC-823细胞中,干扰miR-2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株中miR-24的表达。采用MTT实验、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转染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变化。结果:(1)qPCR结果显示,MGC-803细胞转染miR-24模拟物后,miR-24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BGC-823细胞转染miR-24抑制物后,miR-24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MTT结果显示,转染miR-24模拟物72小时后,MGC-803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转染miR-24抑制物72小时后,BGC-823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划痕实验结果显示,MGC-803细胞转染miR-24模拟物48小时后,其划痕较对照组愈合更快;而BGC-823细胞转染miR-24抑制物48小时后,其划痕较对照组愈合更慢。(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GC-803细胞转染miR-24模拟物后,G2期和S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但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则不明显;而BGC-823细胞转染miR-24抑制物后,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S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但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则不明显。结论:miR-24可能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