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当今世界的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呈现,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以微博、微信、贴吧、论坛为平台,针对热点事件中的“槽点”进行调侃抨击,达到娱乐搞怪、宣泄情绪、对抗主流文化的目的……“网络吐槽”是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并日益盛行的文化现象。当代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压力使得网民的情绪宣泄成为常态;新传播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为人们随时随地吐槽提供了自由阵地;同时,吐槽语言的犀利戏谑、多样丰富,使其迅速吸引年轻群体,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兴表达方式与亚文化潮流。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了 2011年——2017年代表性的吐槽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相结合,在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指引下,对身边的网络吐槽现象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呈现吐槽现象的来龙去脉、特点类型、盛行原因与社会影响及发展趋势,探讨亚文化背景下我国“网络吐槽”的发展与变革。首先,笔者探究了“吐槽”的历史来源、兴起路径与含义。它发源于日本“漫才”,盛行于日本动漫。随着台湾闽南语的翻译而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内地独特的社会环境与技术背景中流行起来。如今,人们遇到任何事情与情绪,都愿意吐槽,它已成为人们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又不同于正统的话语,它戏谑诙谐、幽默搞怪,充满个性,人们能够以此表达群体诉求,构建起主流话语之外的“民间舆论场”,对抗主流正统权威,成为一股来势凶猛的网络亚文化。其次,在对网络亚文化现象解读的过程中,笔者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来进行分析,其中的三个关键理论分别为“风格”、“抵抗”、“收编”。在对网络吐槽的亚文化“风格”的分析过程中,笔者首先从吐槽创作者与创作意义的角度进行了文本分析,选取了网络中的典型吐槽话语与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吐槽所代表的亚文化群体的风格特征,进而分析亚文化的“风格”建构过程。同时,文章也着重描述了亚文化的“抵抗”实践,网络吐槽如何通过“拼贴、同构和表意实践”建立起抵抗风格,在与主导文化一步步的反抗博弈过程中,抵抗主流文化霸权。与此相对,主导文化采取了“意识形态与商业”收编措施来应对亚文化的抵抗,而亚文化是就此妥协,还是在“反收编”的道路上继续争取平民的胜利,二者之间呈现出的“收编与反收编”的状态也是笔者关注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网络吐槽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反思。网络吐槽最基本的意义上,是一场赋权运动,赋予了草根以展示自我的舞台、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同时,以个性的话语形态、巧妙的表达方式、多样的所指意义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形态。需要警醒的是,吐槽本身的娱乐特质也会随时开启娱乐至死的大门,将人们推向非理性的深渊,过分碎片化、戏谑化的话语形式也会潜移默化地摧毁主流文化的传统与积淀。总之,以“网络吐槽”为范本,寻找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收编和反收编的可能,探索如何将“吐槽”更好地运用到公民意识的养成中,在后现代的亚文化与人类生活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实现个体正确的价值判断与意义建构,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