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不断发展以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借助金融系统蔓延的洗钱活动日益猖獗,反洗钱在国际社会受到空前重视,成为国际社会确立的长期共同任务。同时反洗钱也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并被作为许多国际组织吸收新成员国的重要“准入”条件之一。作为《联合国禁毒公约》最早签约国之一,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反洗钱法律法规,建立了以银行业反洗钱为核心的工作制度,设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并于2006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拟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但是,由于我国反洗钱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现行反洗钱法规及措施都较为粗框,在具体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反洗钱基层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角度出发,在分析我国反洗钱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着重探讨了银行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重点、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主要结构安排。正文结构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银行机构是洗钱的中枢环节。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洗钱的起源、特征,以及国际组织、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对于洗钱定义的不同表述。随后对洗钱的步骤以及洗钱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洗钱的趋势,特别强调洗钱冲击金融秩序,破坏银行信用的危害,阐明银行机构是洗钱的咽喉要道,得出银行机构是遏制洗钱活动中枢环节的结论。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列举了我国洗钱犯罪的本土特征,随后介绍了我国反洗钱的机构设置与法制体系,重点分析了我国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运行尚无具体制度保障;反洗钱法律制度过于粗框,缺乏可操作性;金融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银行机构反洗钱动力不足、反洗钱手段科技含量较低,反洗钱防线薄弱等缺陷。第三部分对我国银行业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针对我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