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枝花含钛高炉渣含有约23%~25%的TiO2,是一种宝贵的钛资源,但较难利用,如何低成本、生态化地利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前的研究发现经处理改性后,含钛高炉渣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含钛高炉渣中合成单矿的抗菌性能,并考察了含钛高炉渣掺杂的抗菌性及其机理。利用XRF、XRD、SEM、UV-Vis-DRS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含钛高炉渣各单矿的合成条件及其化学组成,并采用抑菌环法和烧瓶震荡法分别对各个单矿进行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钙钛矿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抗菌率分别为87.00%,99.50%,96.22%;镁黄长石-钙黄长石对白色念珠菌抗菌率为36.40%、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100%;而透辉石、铝透辉石、锐钛矿和二氧化钛对三种菌基本无抗菌性。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铈掺杂的攀钢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TBBFC(Titania-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 Doped by Cerium Oxide, TBBFC),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铈的掺杂量、煅烧温度、保温时间、不同菌种对IBBFC的光吸收性能及抗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TBBFC抗菌性能影响的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菌种>温度>时间>CeO2质量分数,TBB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有较强的抗菌性,在掺铈5%煅烧温度为800℃保温2h条件下制备的TBBFC抗菌性能最好。探讨了TBBFC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三种菌体的抗菌机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菌体与光催化抗菌材料作用前后,菌体细胞内酶SAP、TTC的活性变化;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检测与抗菌材料作用后菌体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胞内酶活性分析表明SAP和TTC的活性均随着菌体与抗菌材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SDS-PAGE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菌体的蛋白总量发生变化,且有个别蛋白质条带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