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发展,新兴的金融科技产品正在改变着传统金融业。伴随金融科技公司产品的不断渗透,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受到极大冲击,与此同时,新兴的金融科技技术也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一员,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发展动态,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上市商业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发展,新兴的金融科技产品正在改变着传统金融业。伴随金融科技公司产品的不断渗透,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受到极大冲击,与此同时,新兴的金融科技技术也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一员,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发展动态,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总结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文献与理论,搭建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分析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并深入分析各效率的变化;再次,引用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报纸数据库,结合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的异质性;最后,根据全文的分析脉络及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以及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2013-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小幅下滑。(2)技术进步效率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改善技术进步效率,有利于商业银行丰富经营业务种类和获客渠道,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对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负面作用,促使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4)金融科技对大型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小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其中,金融科技发展较大程度限制了中小型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水平和最优规模配置能力的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商业银行层面,应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注重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协同发展。另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应实施差异化转型战略;监管部门层面,应注重信息披露质量和反垄断监管,发展监管科技,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协作。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在不断增强,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也极大提高了风险的隐蔽性,使得风险暴露出来后已经无法控制,因此,各国对系统性风险都尤为重视。目前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股市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积累会给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严重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股票市场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一套准确并且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性风险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极其关键角色。近年来持续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杠杆率持续攀升,经营绩效却呈下降趋势;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公司杠杆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对EVA经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政府正逐步地退出债券隐性担保,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接连发生并趋于常态化,因此债券信用风险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债券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表现为信用利差。债券信用利差具有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特点,即债券信用利差问题涉及的影响变量较多且变量间关系复杂。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而线性回归无法有效处理上述类型的数据,导致模型的效果较差。因此本文采用了随
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传统以微观审慎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监管工具在高度关联的金融体系中,无法减缓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积聚,难以保证实现金融稳定政策目标,需要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建设。虽然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球央行和学术界的共识,但当前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远离,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宏观审慎政策应该采取何种规则形式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具体规则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所赋予的量化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跨境资本流动出现大规模逆转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兴市场国家看似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大起大落的冲击下不堪一击,频频爆发区域性甚至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促使国际金融机构逐步认识到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重要意义。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危机后IMF致力于构建新的跨境资本流动理论框架,并且于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开始选择投资人民币国债这一安全稳定的投资标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国债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一国经济衰退,造成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投资者对于规避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球政治经济趋于紧张、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开始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影响着全局的金融稳定。从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均剩余期限来看,2020-2024年将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现
近年来,随着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可转换公司债券正逐渐成为我国大型上市公司进行市场融资的重要融资工具。然而在可转换债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并且对于这样一种兼具债权和股权双重特性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定价问题的探讨是开展可转换债券研究的核心。在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本文将从可转
基于新型非实体媒介的互联网金融深刻地变革了传统金融时空隔阂、效率不足、非对称信用体系等传统格局,其快速发展给经济系统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源泉。然而无纸化、信息化、去中介化等物理特征所决定的内在特质也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产生多重溢出效应,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使得货币政策当局重新思考货币传导渠道的重心所在,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在信贷与利率的视角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展开探讨。本文首先对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全面发展,世界各地都在经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束缚的矛盾逐日加深。为应对气候问题,全球各国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经济,其中绿色债券成为应对该问题的重要工具。绿色债券致力于将募集资金引向环境的防护和治理,以早日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近日,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上提出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绿色债券作为绿色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创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