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课堂话语以及教师身份建构是国内学者尤其是教育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话题,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课堂话语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话语量、提问与反馈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话语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并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究了不同教师身份的构建,建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等,如陈新仁和徐敏(2015)通过对教师话语进行分析,得出博学型,权威型以及亲和型几种教师身份,并从顺应论的角度进行阐释,但是结合语义波理论进行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拟在语义波理论视角下探究中学英语教师在不同课堂类型中的话语特征及教师语用身份类型,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语义波理论是澳大利亚学者Karl Maton在201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过程涉及到语义的上下波动,通过语义密度与语义引力的变化形成语义波,语义密度指不同语义聚集的程度而语义引力指语义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同时Maton指出语义波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比较抽象的概念,语法等,Maton将其称作权利词汇和权利语法,二者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权力话语组织。教师通常采用下定义,举例等方式解释权利词汇与权利语法,这一过程中语义密度下降而语义引力上升完成了知识的解包,然后教师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此时语义密度上升而语义引力下降形成了打包阶段,不断地解包与打包构成了语义波,有利于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文在这一理论视角下,以教师课堂话语为例,探究如下问题:1.英语课程类型对教师语用身份构建有怎样的影响?2.在英语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教学中,不同教师语用身份是如何构建的?3.在知识解包与打包阶段,英语教师分别构建了哪些语用身份?4.利用语义波理论指导教学的启示是什么?本文从称呼语,词汇选择以及话语内容等层面对阅读课与写作课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探究教师语用身份是如何构建的,并从语义波理论角度出发,探究在课堂教学的解包阶段与打包阶段分别建构了哪些语用身份,研究发现:1.英语课程中,课程类型对教师语用身份的构建有很大的影响。阅读课程中,教师侧重于知识的输入,教师的专业型身份与关系型身份更加突出;在写作课程中,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的输入,更侧重于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输出,权威型知识以及友好型身份更加明显。2.在阅读课中,教师的专业型身份主要通过人称指示语‘我’等,陈述句等表述类语句以及课外知识的扩展进行构建。关系型身份则是通过模糊限制语,人称指示语‘我们’以及礼貌性指示语句构建起来的;在写作课中,教师主要运用人称指示语‘我’和‘你’等,指示语句以及对话题的控制构建权威型身份。教师通过人称指示语‘我们’,间接言语行为,共同话题以及笑话的运用构建友好型身份。3.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解包知识的时候主要构建了专业型身份,关系型身份以及友好型身份;专业型身份以及权威性身份主要构建于知识打包阶段。4.本论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权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以提升课堂互动的效果。此外,教师需要注重语义波的形成,尤其对知识的打包,以降低语境对知识运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就理论方面而言,本文有利于扩展语义波理论的应用范围,为教师身份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就实践方面而言,通过探究英语教师在不同英语课堂,不同课堂阶段语用身份的构建,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合理构建语用身份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