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旅游发展动力系统与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活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适逢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兴安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并且资源禀赋较高,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产业,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因此,选题对兴安县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兴安县旅游发展。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果:   1)在对国内外关于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推-拉理论、旅游供需理论、旅游者动机理论等相关知识,系统地分析了促进县域旅游发展的各方面主要因素。明确旅游市场需求、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区位特征、旅游产品价格水平、旅游企业、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由推力系统、引力系统、媒介系统和支持系统共同构成的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2)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兴安县旅游发展动力系统驱动因子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从而构建兴安县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评价体系。据此,对兴安县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驱动力进行定量评价。借鉴旅游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将动力系统的驱动力分为五个级别,其中五级为特级驱动,四级、三级为优良驱动。通过计算得出,目前兴安县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处于三级驱动的水平。3)研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相关原理,构建兴安县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并对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运行规律进行探讨。得出旅游业在动力系统共同作用下向前发展,市场需求是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导动力,其他系统受到其推动作用后会相应产生反作用力。4)研究认为目前兴安县旅游发展存在的短板因素主要为市场需求、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企业支持力等,提出要通过打造旅游品牌、树立产品形象、加强人才培养等具体对策推动兴安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前言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经这样表达了政府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贫困大学生求学路上的艰辛,正拷问着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公平。  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如何构建有效的资助体系,是有效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关键。目前,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已逐步建立起了以“奖、贷、勤、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所有投资者面对投资时的真谛,就是运用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掌控资金,这是投资者的存亡之道。   无论是机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积极的作用。然而,受自有条件的制约,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担保行业的产生,无疑为中小企业解
高校工会是教职工之家,它代表广大教职员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使学校党政、行政等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广大教职员工的实际要求和意愿,使学校的各项决策都更能代表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声,从而更好地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    正视高校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高校工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乳品企业、消费者均对乳品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产、优质、安全、卫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初期的职业倦怠    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新生力量。通过调查,这些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思想超前、勇于创新、富有朝气、有活力、强调个人成就等特点。但由于他们初为人师,刚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型,面临着很多压力,在职业发展初期经常会出现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些老牌名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地位更加牢固;另一方面,我国也新增了200多所本科院校,这些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多是在原有专科学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升格以后,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存在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绝大多数新升格本科院校面临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
摘要:2012年9月26日,中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AM720)正式开播。本文从对农广播现状入手,探讨中国乡村之声开播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认为它的开播不仅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特别关注,也意味着对农广播公益性的全面回归。  关键词:对农广播 中国乡村之声 公益 公共服务  2012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