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和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扩大农村公共品供给、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当前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完成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共品的思想为源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为基本框架,研究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给制度,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有所贡献。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即论文的第一章。交代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对重要文献进行概括述评,并交代论文的研究思路、写作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这一部分共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品供给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一般理论、财政学和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系统总结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共品的丰富论述,构建起包括公共品供给的主体、来源、原则、范围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公共品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品思想不仅是彼实践不断证明着的科学真理,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推动公共品供给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品思想。按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方针,本文还总结梳理了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和行政管理学对于公共品的研究,撇开意识形念上的根本立场,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开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客观上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资料。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部分,立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农村发展实际,提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定义、性质特征、基本分类和影响因素。在上述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第二部分最后提出了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为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从供给主体、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我国人民公社时期、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及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这三个历史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服务人民的公共事业大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尽管人民公社制度存在严重的生产激励缺陷,但以此为依托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品供给逐渐失去了集体经济组织这个制度基础和组织依托,农村供给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距逐渐拉大。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背景下,中央果断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但农村公共品的滞后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和长期的历史积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高效合理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仍是农村改革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第四章则选取美国、同本、欧盟、韩国、印度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总结分析他们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做法和特点,以期通过国际比较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部分为问题分析和原因探求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总结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是进一步开展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部分综合运用数据、案例和情况分析等,对当前我罔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农村水利和农技推广等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供给水平不高,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公共品城乡差距巨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较低,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从发展理念和供给制度层而来分析研究,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自身积累和发展,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的根本背景,而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缺位错位,过度市场化的农村公共品资金筹集机制,忽视农民参与的决策运行机制,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根本问题所在。
第五部分为政策研究部分,即论文的第六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论文提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原则,分别从构建政府为主导的供给主体体系、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渠道资金筹集体系、以农民为主体的运行机制等三方面,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为导论,即论文的第一章。交代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对重要文献进行概括述评,并交代论文的研究思路、写作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这一部分共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品供给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一般理论、财政学和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系统总结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共品的丰富论述,构建起包括公共品供给的主体、来源、原则、范围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公共品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品思想不仅是彼实践不断证明着的科学真理,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推动公共品供给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品思想。按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方针,本文还总结梳理了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和行政管理学对于公共品的研究,撇开意识形念上的根本立场,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开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客观上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资料。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部分,立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农村发展实际,提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定义、性质特征、基本分类和影响因素。在上述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第二部分最后提出了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为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从供给主体、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我国人民公社时期、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及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这三个历史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服务人民的公共事业大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尽管人民公社制度存在严重的生产激励缺陷,但以此为依托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品供给逐渐失去了集体经济组织这个制度基础和组织依托,农村供给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距逐渐拉大。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背景下,中央果断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但农村公共品的滞后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和长期的历史积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高效合理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仍是农村改革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第四章则选取美国、同本、欧盟、韩国、印度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总结分析他们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做法和特点,以期通过国际比较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部分为问题分析和原因探求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总结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是进一步开展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部分综合运用数据、案例和情况分析等,对当前我罔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农村水利和农技推广等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供给水平不高,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公共品城乡差距巨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较低,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从发展理念和供给制度层而来分析研究,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自身积累和发展,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的根本背景,而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缺位错位,过度市场化的农村公共品资金筹集机制,忽视农民参与的决策运行机制,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根本问题所在。
第五部分为政策研究部分,即论文的第六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论文提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原则,分别从构建政府为主导的供给主体体系、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渠道资金筹集体系、以农民为主体的运行机制等三方面,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