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与翻译长期以来相似的低等地位,导致了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是共生,而非从属,翻译为原作注入的是全新的理解和活力而非玷污其纯洁性;其次,翻译作为一项政治活动,目标就是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让女性的声音在译作中得以显现;同时,翻译不是机械的文字转换,而是具有文化干预性质的创造性叛逆活动,在翻译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经常采用三种主要翻译策略来实现创造性叛逆:补充或者补偿,脚注和作序,劫持。自2002年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开始得到中国翻译学界的关注,但是不同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和鲜明的政治目的,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学者和译者在一方面,采用温和的翻译策略在译作中显现女性的声音;另一方面,大力发掘国内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译作和译者,寻找丢失的女性声音。张爱玲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浓厚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及翻译家。作为女作家的张爱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作为女译者的张爱玲受到的关注还不够多,对其译作中潜藏的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更少。鉴于此,本文选取集中体现张爱玲女性主义思想的自译作品——《怨女》作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张爱玲《怨女》英译本的细致梳理和分析,探讨张爱玲在译本中具体使用了哪些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并试图发现张爱玲是如何通过这些策略来体现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实现其创造性叛逆。张爱玲的此部作品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为今后的文学翻译,尤其是关于张爱玲的小说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扩展的实例;另一方面能为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资料补充。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理论的结合,分析了女性翻译理论的三大本质概念。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张爱玲的生平,写作特色及女性主义理念,同时对《怨女》中的人物,主线及女性意识的体现做了描述。第三章在分析张爱玲翻译中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将《怨女》中四大典型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发现张爱玲在翻译过程中确实受到自身女性意识影响。第四章从文化及语言两大层面探讨她在此文本翻译中所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并提供大量的事例予以证明,除了文化层面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一脉相承,包括增补、写前言和劫持;语言层面采用其他手法,比如特殊句式和反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