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本部分为文献综述。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现代研究进展。西方医学部分,分别综述了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诊断部分综述了国际公认的CKD诊断分期标准的历史沿革,治疗则把重点放在了国内的治疗现状上,针对流行病学、病因和预后,分别对国内、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中医部分,重点对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中医药的优势进行了综述;其中分别综述了各医家的观点,重点对吕仁和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中西医结合部分,分别对病因、诊断、治疗方面的中西医结合点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本篇综述进行了总结。该综述为本课题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以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肾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病例来源,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并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研究方法:依据“CKD3期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对纳入研究的病例由指定人员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中医症状评分。计算GFR。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对病例的GFR与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中医证候实证、虚证的GFR分别进行证候间均值的多重比较。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CKD3期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虚证为脾肾两虚证,实证为血瘀证。GFR与中医症状积分、脾肾两虚证证候积分、血瘀证证候积分未见相关性。中医证候虚证间、实证间的GFR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论:GFR与中医证候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切入CKD的诊断和治疗,基于辨证论治的优化治疗方案离不开GFR等实验室指标的辅助,中医药在减轻西医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延缓GFR下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中医学优势,结合西方医学特长,探索符合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