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检测不同时段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龈下人工定植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变化及牙龈素基因rgpB和kgp的改变探讨在牙周炎发展的不同阶段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基因的变化,为牙周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实验组选择6周的成年雄鼠13只,平均体重200克。将接种细菌后4周和8周分为实验两组,在4周和8周时再取口腔龈下菌斑共获样本20例,空白对照组样本选择健康,年龄,性别与实验组均有可比性者3例。选择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高毒力株(模式株W83)作为接种定植细菌阳性对照。
2、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每只大鼠选择2个受试部位,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麻醉后将大鼠两个第一磨牙牙龈剥离1毫米左右,用0.2mm钢丝结扎一周,细菌接种,2天接种一次,连续接种5次,接种的细菌浓度为1~109CFU/ml。在细菌接种两周后取大鼠龈下菌斑,BHI培养基培养一周后分离鉴定证明有P.gingivalis存在,从而确定定植细菌成功。
3、提取DNA;
将分别在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获得的大鼠龈下菌斑采用细菌基因组DNM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4、PCR扩增;
选择引物针对细菌全基因组DNA,P.gingivalis16SrDNA特异性基因,rgpB催化域的基因(rgpB-cd),kgp催化域的基因(kgp-cd)进行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灰度值。
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
1、健康对照组Pg相对灰度值平均为1.85,占总细菌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1.45%,实验4周组Pg相对灰度值平均为143.13,占总细菌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66.30%,实验8周组Pg相对灰度值平均为206.41,占总细菌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81.20%,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健康对照组kgp相对灰度值平均为0.41,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22.16%。实验4周组kgp相对灰度值平均为119.28,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83.34%,,实验8周组kgp相对灰度值平均为168.19,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81.48%,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周组和8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健康对照组rgpB相对灰度值平均为0.67,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36.22%,实验4周组rgpB相对灰度值平均为99.76,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69.70%,实验8周组rgpB相对灰度值平均为145.25,占Pg DNA总量的百分比浓度平均为70.40%,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周组和8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通过钢丝结扎法和人工定植牙龈卟啉单胞菌于大鼠龈沟内,使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
2、Pg的相对含量在4周和8周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大鼠牙周炎发展过程中Pg在总细菌中所占比例有增高的趋势。
3、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在rgpB和kgp DNA相对含量上比较,无论4周和8周的rgpB和kgp DNA相对含量均显著增高,而4周和8周在rgpB和kgpDNA相对含量上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推测rgpB基因和kgp基因与牙周炎的致病性有关而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可能无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