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快速有效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分为本地市民化和异地市民化,而本地市民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程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河北省沧州市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状况的调研数据,研究农民工本地市民化问题。首先,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以当地城市居民为参照,从心理认同、市民认同、政治参加、社会关系、文化素质以及经济状况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各个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法模型测算出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其次,选取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连续工作时间4个因素,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工个体特征和本地市民化程度的关系。最后,以户籍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原因。运用交互统计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和心理认同四个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等14个自变量,运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本地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超过“半”市民化水平。农民工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受教育水平较高,但政治参与度较低,城市归属感不强,心理认同维度偏低。(2)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与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连续工作时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系。(3)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工资、消费水平、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对农民工本地市民化有显著影响,只有“性别”对本地市民化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建议: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本研究基于河北省沧州市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状况的调研数据,研究农民工本地市民化问题。首先,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以当地城市居民为参照,从心理认同、市民认同、政治参加、社会关系、文化素质以及经济状况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各个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法模型测算出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其次,选取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连续工作时间4个因素,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工个体特征和本地市民化程度的关系。最后,以户籍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原因。运用交互统计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和心理认同四个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等14个自变量,运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本地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超过“半”市民化水平。农民工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受教育水平较高,但政治参与度较低,城市归属感不强,心理认同维度偏低。(2)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程度与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连续工作时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系。(3)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工资、消费水平、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对农民工本地市民化有显著影响,只有“性别”对本地市民化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建议: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