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中检出环境激素类物质(EDCs)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该类物质对水生生态环境系统的危害影响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摇蚊作为水-沉积物系统中典型的模式生物,由于其对环境因子的极度敏感以及属于完全变态类生物的特性,因此本文选取伸展摇蚊为试验生物,双酚类化合物双酚P(BPP)为目标化学品,在对摇蚊个体水平的早期响应和全生命周期毒性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对BPP环境内分泌的干扰特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伸展摇蚊的卵和幼虫分别进行72 h和48 h的BPP暴露,试验得出BPP对摇蚊卵的72h-EC50为0.81mg/L,对摇蚊一龄期幼虫48h-EC50值为0.12 mg/L,四龄期幼虫48h-EC50值为0.47 mg/L,表明一龄期幼虫受外界影响比摇蚊的卵的变化更大,一龄期幼虫最为敏感。(2)BPP对亲代摇蚊总羽化率的NOEC值为0.015 mg/L,对雄摇蚊羽化率为0.05 mg/L,对雌摇蚊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总发育率的NOEC值为0.015 mg/L,雌性和雄性摇蚊的发育率NOEC值均为0.015 mg/L,亲代摇蚊的雌雄比和繁殖力均没有显著性变化;BPP对子代摇蚊的总羽化率的NOEC值为0.003 mg/L,对雌性和雄性摇蚊的羽化率NOEC值分别为0.05 mg/L和0.015 mg/L,对子代摇蚊总发育率、雌性和雄性摇蚊的NOEC值均为0.003 mg/L,与亲代相比,子代摇蚊的总雌雄比在0.161 mg/L处有显著变化,也即NOEC值为0.05 mg/L。从数据看出摇蚊亲代的存活率要高于子代,子代对BPP的敏感性高于亲代;又摇蚊子代的雌性摇蚊发育率NOEC值远低于亲代,因而BPP对子代摇蚊的性别分化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说明BPP具有雌激素效应。(3)致毒机理的细胞凋亡试验中,随着BPP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位于摇蚊头部的荧光部分显得更为明显,对比文献图,可知发出荧光色的摇蚊头部正是摇蚊的内分泌系统,说明BPP对摇蚊内分泌系统细胞产生显著影响。而摇蚊卵的荧光效应高于幼虫,说明摇蚊卵所受影响高于四龄期幼虫。(4)BPP24h暴露下,幼虫体内CAT酶和SOD酶活性受到显著诱导(0.1 mg/L),且这两种酶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两者作为第一道保护酶系统具有极高的正相关性。而短期试验中,幼虫体内GST酶活性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BPP抑制了 GST酶的活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摇蚊的解毒能力,削弱摇蚊的防御系统。(5)BPP能显著诱导摇蚊卵和幼虫体内的ECR、Usp和E74基因的升高,24h暴露下,摇蚊卵内ECR、Usp和E74基因均在0.5 mg/L处显著上调,幼虫ECR和Met基因也在0.5 mg/L处显著上调;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48h暴露下,摇蚊卵内ECR、Usp和E74基因分别在0.05、0.1和0.1mg/L处显著上调,幼虫ECR和Met基因分别在0.1、0.5和0.10.1mg/L处显著上调,可见摇蚊卵比幼虫更为敏感,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调节通路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表明BPP能够干扰摇蚊的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调控系统,从基因水平佐证了 BPP对摇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