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登上了课程开发的实践舞台。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非常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学生经验资源,成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幻愿景。 毫无疑问,“学生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在构建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框架之上,通过对A省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课堂观察,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的现实状况,并且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文章选题缘由、研究思路与方法、“经验”和“学生经验”的相关概念,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对“学生经验”的内涵进行了理论构建,为后文的研究与写作提供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了学生经验的类别、特征及功能。“学生经验”内涵梳理是文章写作的主要脉络,贯穿了文章的始末。 第三部分是调查与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首先,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偏向功用性,学生经验被忽视;其次,教学知识选择偏向知识性,教师将学生经验视作学科知识的对立面;再次,教育经验的组织偏向于知识习得,其他经验被忽略;最后,教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经验未纳入评价标准。 基于此,笔者进一步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成因:一是教师对“学生经验”内涵的认识过于片面;二是繁忙的“非教学性”工作任务占用了教师过多的教学时间;三是功利化的教育目标阻碍了“学生经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部分是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笔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经验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对策:其一,深化教师对“学生经验”的认识,为学生经验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其二,转变教育目标,让教育回归根本,基于学生的经验并且为了学生的经验而展开;其三,创设基于“学生经验”的问题情境;其四,减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任务,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改革“单一制”的课堂评价方式,在辩证的看待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经验并且为了学生经验的发展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