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并探讨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为今后的颅脑外伤治疗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情况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ICP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患者。在术后对ICP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的方法,由护理人员记录好每个小时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监护法,两组患者分别根据各自的监护方法,依据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发现病情变化需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及相应的预后情况、治疗过程中甘露醇使用量、ICP相关性及非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在采取不同的监护方法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疗效。ICP组中良好21例(70.0%),轻残4例(13.3%),重残2例(6.7%),轻残2例(6.7%),死亡1例(3.3%);而常规组中良好10例(33.3%),轻残4例(13.3%),重残6例(20.0%),轻残5例(16.7%),死亡5例(16.7%),ICP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观察ICP组术后7天ICP变化,发现ICP存在一定的规律,且从ICP的变化规律能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预后,部分患者颅内压在开颅手术后12小时左右开始出现轻度升高,ICP在15~20 mm Hg左右,术后48小时左右出现高峰,大部分病人ICP在20~30 mm Hg左右波动,其中最高峰大部分病人出现在第3-5天,ICP值在25~30 mm Hg左右波动,部分病人ICP达到35~40 mm Hg,这部分病人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术后1~4小时即出现颅内压进行性升高达30~40 mm Hg,提示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3.ICP组发现7例需再次手术的患者,时间为2.2±0.8(h),常规组发现需再手术的患者8例,时间为3.4±1.1(h),经手术治疗后,其中ICP组中GOS评分轻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常规组重残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发现需再次手术时间及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ICP组甘露醇用量为951.0±325.4(g),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3例(10%),常规组甘露醇用量为1260.0±635.7(g),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10例(33.3%),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ICP组发生颅内感染1例(3.3%),缆线行程周围新发出血0例(0%),常规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6.7%),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应用ICP监护能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2.重型颅脑外伤术后7天内,颅内压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变化规律能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康复情况。3.在病情变化上,ICP组较常规组发现需再次手术的时间明显提前,早期手术治疗能改善这部病人的预后康复情况。4.在应用颅内压监护后,能减少甘露醇用量和降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5.在开颅手术时放置脑实质性颅内压探头时,患者ICP相关性并发症(颅内感染、血肿形成等)的发生率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