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的存在以及城区面积不断扩张等因素形成的特殊历史产物。“城中村”的存在,对于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居住空间等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落实,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城中村”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各地政府人员和学者的关注,对于“城中村”的研究和改造也在各地逐步展开。西安市纳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达187个,这些村庄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四化理念的落实。200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在西安规划区范围内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建设方案以来,已有35个村庄实施了改造,占全部村庄的18.7%;但通过调研我们看到,由于盲目开发、急功近利、“推倒—重建”片面认识的存在,使得新村建设中规划建设不合理,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等“二次污染”现象也开始出现。据调查显示,在西安市已开始改造的35个村庄中,40%的改造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本文以西安市纳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城市化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西安市发展建设历史和现状的调研,论述了城市化与“城中村”的形成、演变的发展,以及“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对“城中村”改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障碍——集体所有制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展开分析研究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与土地制度改革。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结合前文的分析,依据西安市城市化发展的具体规划,运用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展开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思路以及对策建议研究:并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防止新的“城中村”的产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新的参考。